GO
投资分析
“城商行”齐深,拜的却不是客户的码头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投资分析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0-12-13 12:04:39点击4612


导读:
       ■12家城商行聚深,为上市融资?
       ■创业板诱惑,深圳更给力
       ■风投+证券+金融管理,深圳成为最佳选择
       ■毗邻香港推波助澜,鸿隆·世纪广场很抢手
正文:

■12家城商行聚深,为上市融资?

如鸿隆·世纪广场、振业国际商务中心、卓越·世纪中心这类商办,作为房地内参www.BANQ.cn的重要研究范本,一直对其进行跟踪关注。日前房地内参发现,单是在深圳中心,已经聚集了9家城市商业银行。这对深南大道东侧的鸿隆·世纪广场来说,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自2008年至今,仅两年时间深圳已经聚集了多达1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东莞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包商银行、广州银行、浙江商业银行、湛江银行、汉口银行、南京银行等等。

目前,这12家城商行的分行以及支行网点,总数量超过23个,覆盖了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五大区域,其中9家城商行分行就落户于深圳中心。可以说,目前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城商行最多的城市。

事实上,房地内参www.BANQ.cn发现,众多城商行的异地入驻,与在深发展已久的大型银行相较,他们在深业务并不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业务发展滞后。然而,大量城商行没有聚集性地选择上海、广州或者其他国内的一线城市,却皆一一瞄准并聚集于深圳,何解。

■创业板诱惑,深圳更给力

其实,这无非是看中了深圳强大的金融实力,试图借助深圳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大平台,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谋求全国发展。这个机会,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而言,多数城商行认为,深圳更给力。

的确,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在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是一个巨大诱惑。在深圳迎来一大批“新经济”中小企成功上市,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10年6月,深圳国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36家,位居全国前列。

2010-6-8,深市成交额达到720.6亿,超过了沪市703.3亿。其中,中小板成交额为340.1亿,创业板成交额66.2亿,合计406.3亿,占深市成交额的56.38%,是深市成交额10年来首超沪市。

可见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于深圳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在深圳风投和证券力量的融合下,对深圳中小企业发展,已在不断加剧,这也就促使了众多城商行入驻深圳,以求获得一席之地。不止城商行,其他各行业中的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也如此,深圳已经成为这类企业的汇集中心以及上市交易融资前的一线主场。

■风投+证券+金融管理,深圳成为最佳选择

此外,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风险投资试点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投资中心、风投业的活跃地带。早在2005年,深圳本土风投机构数量、风投资本总额和投资项目数量就占全国1/3,而随着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深圳风投企业数量更是占了全国的2/5。

而金融业作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旺盛金融需求、良好金融环境以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大多出身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聚集于此,也正是看中了深圳较之于其他城市良好、完善的整套金融管理体系,以此促进自身企业发展,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为上市融资作准备。

同时,深圳作为全国的证劵中心、基金中心、风投中心。风投与证券的结合,加上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所在地。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无疑吸引着亟需获得上市融资机会的企业进驻。因此,不止是众多城商行,其他各行业的中小企业,同样已经视深圳为借风投助资上市的最佳选择地。

■毗邻香港推波助澜,鸿隆·世纪广场很抢手

而目前深圳30万家数量的中小企业,自然而言也就成为了众多城商行进驻于此的重要因素。而在深的12家城商行,大多是以挖掘深圳中小企业市场为着力点的,例如杭州银行、广州银行、浙江商业银行等,都是主打中小企业市场。

除深圳本身的金融、证券、风投发展外,房地内参www.BANQ.cn认为,众多城商行选择深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深圳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两地近乎一水相连。而随着深港两地的合作不断加深,未来深圳受国际化影响更甚,这对于在深设立办公驻地的众多城商行以及其他中小企业而言,将是更大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早在房地内参www.BANQ.cn研究鸿隆·世纪广场时就已作出分析,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的上市,对深圳商物势必产生巨大的牵动和刺激作用。如今,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在深聚集,加上中小企业的汇聚,这对深圳商物的发展将起着又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必将促使深圳商办租金、售价的上涨。中小户型为主的商办,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青睐、抢手办公之地。如此,坐落深南大道东、100平米户型为主的鸿隆·世纪广场,自然是不二之选。(09)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