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墨菲危机下的“绝对财富”:房价栋梁拆

作者:尹香武(半求)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1-03-20 14:09:16点击12122


导读:
       ■中国特色的金融政策
       ■财富=收入/准备金率
       ■“涨促涨”、“跌促跌”
       ■为何首推“华蛇”?
正文:


■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政策

本文或许是我写的文章中最浆糊的,因为现在房地内参www.BANQ.cn面对的是最浆糊的政策环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提高到史上新高:20%!吸储100元就要回收20元,在第一环节就冻住了近4000亿,而考虑到货币派生乘数的话,冻住的钱就更多。

其实在中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比加息的影响要大的多的,但好象舆论总是认为加息影响才大?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极其巨大,比加息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弄不好会刺破某些问题,都难免要为整体经济环境担忧了。

从本质上看,在美国没有中国的那种加息,中国提高准备金率、美国加息才是同质事件。美国加息是针对美联储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利息,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利息美联储是不管的,是市场自由化确定的。而中国加息,是加银行与市民之间的利率,钱还在,只是它的成本高了,影响就不会这么大。

■财富=收入/准备金率

也即是说,中国提高准备金率犹如美国加息,把钱控制住了,钱少了、即使你想以高成本借款也借不到了,所以效果明显。在美国金融语境中的费雪定律:财富W=收入Y/利率r,在中国其实应该改为“财富=收入/准备金率”,简单套用会误导太多的人。

绕口令一样,是不是把你给绕晕了?多次加息、多次提高准备金率、严格限令----以前不动真格、到没办法时就动粗,容易导致没有必要的问题出现!而如果固化执行时间长,楼市崩盘的条件就可能一个个地出现,导致最终不可收拾。

以楼市微观层面数据来佐证一下吧。各地严格限令后新房成交面积大幅度下降,一线城市中,上海降83.1%,其后依次为杭州、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环降68.0%、65.8%、55.9%和50.0%。二线城市中也普遍下降60%以上。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租赁交易量今年三个月里普遍上升了两倍、租金水平则上升了15%。

■“涨促涨”、“跌促跌”

这么大的成交跌幅放在成熟市场就是房灾,而我们的媒体与政策制定者还以为用力不够,到处说还要加药,真是为此感到担忧。墨菲定律(Murphy's Law)说的是,任何大于零机率的事件,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凡可能出错的事必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如果一直没出,一出就一定是“大件事”。

从2004年开始的调控至今7年,一直以为出事一直没出事,那么墨菲定律告诉我们说,如果当前政策严格执行,则肯定导致大事发生。房产带有浓厚的金融资产品属性,供求关系不是决定房价的第一定律与首位因素。对于资产品来说,在价格上涨周期,供应增大会促涨房价;在价格下降周期,供应下降会促跌房价。

总之“涨是涨的动力、跌是跌的理由”。以前“涨促涨”周期大概是20003~2007年,2008~2010是妖市政策多变导致的无法研究的市场。而2011年开始,对于住宅市场来说,则必须要有足够警惕是否已经进入到了“跌促跌”的周期了,如是,市场如转差时,可以是要有多恶劣便有多恶劣。

■为何首推“华蛇”?

因此对于这种资产品,不能以调节消费品的思路就制定政策,否则就可能带来反效果和意料之外的结局。目前从报纸广告、路牌广告、出口企业倒闭数量、房地产销售数据暴跌等等来看,经济环境已经非常不容乐观。

不过,对于很多房地产投资者来说,有一点值得庆幸,那就是通过国策行为确定了某些地段的绝对财富的地位。现在政府已经决定超过一半的地皮将盖保障房,未来5年全国建3600万套,而深圳今年就将建10万套保障房。

那么留给商品房的用地就会急剧减少,整体房源未来也会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对于那些熟地豪宅来说,未来一定是绝对财富(不排除阶段性波动),在深圳,房地内参则首推华侨城(其内的香山里、天鹅堡、纯水岸)、蛇口(兰溪谷、雍景湾)。但对于那些正面与保障房冲突的(地段、户型、档次类似的商品房),则没有这种福份了。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