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先有市、后有城
■深圳因“市”而“城”
■东门就是深圳的“市”
■君荟是东门的门
■城市的“市”,东门的“门”
正文:
■城市起源:先有市,后有城
关于城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集市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市”是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最早的“城市”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
根据某些历史社会学者的研究,具体演化过程是这样的: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们手里有了多余的农畜产品进行交换,之后产品的交换地点逐渐固定,聚集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市,再后来围绕市建起了城。先有市,然后才有城。城无市不立,市无城不稳。
包括米兰、威尼斯、巴黎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是这样形成的。由于商品的聚集,在当地形成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最后成长为有影响力的城市。
■深圳因“市”而“城”
除了因“市”而“城”,也有因“城”而“市”。前者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后者则是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先有城后有市。总之,城与市,两个密不可分。一个完整的城市,必然是既有城、也有市。
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深圳,到底是先有城,还是先有市呢?按照人们的固有印象,深圳原本是个小渔村,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然后成立特区,进行经济大开发,最后建成了今天的深圳市。按照这种说法,从197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市算起,32年历史的深圳,应该是先有城、后有市了。
但是,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就会发现,深圳其实也是先有“市”,后有“城”的。而这段历史,就要从东门开始讲起。
■东门就是深圳的“市”
深圳原属新安。早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88年,在现在的东门地带,就已有一个叫“深圳墟”的著名墟市。而这个深圳墟之“墟”,即“乡村集市”之意。1950年,改墟为镇。再后来,1957年,宝安县始迁于此;再后来,1979年3月,改宝安县为深圳市;再后来,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再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也就是说,如果追溯深圳的起源,最后将归结到300多年前、东门那个叫“深圳墟”的乡村集市上。先有深圳墟,后又成了深圳镇,今天的深圳市也是由此而得名。自清初直到1957年前,东门的“深圳墟”一直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重要商业墟市。
根据史料:深圳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地处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以北,以现今的东门中路、人民北路、解放路、湖贝路等主要街道为构架,深圳人习惯称之为“老东门”。而民国期间形成的“深圳新墟”,包括今之和平路、建设路、人民南路、火车站等,构成约35万㎡的小城镇。深圳老街正处在深圳镇的中心地带。
■城市的“市”,东门的“门”
回顾深圳的历史,可以发现:东门就是深圳的市,没有东门,甚至就没有深圳。300多年前,深圳还只是“深圳墟”,300多年后,深圳已经成长为全国第4大城市,占地面积2020平方公里、实际人口数量超1800万、“鸡的屁”高达9510.91亿元人民币。
而那个造就深圳的“市”呢?东门这个深圳曾经的“市”,如今依然是深圳知名度最高、人流量最高的“市”,成为深圳商业的“联合国”,集旅游观光、饮食休闲、购物消费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日均人流量30万-5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80亿。火爆的人气带旺了片区商业,而东门也成为整个深圳商铺租金、售价最高的区域。
在东门商业黄金核心区域,东门中路原61号大院位置,华盛地产打造了旧改项目华盛·君荟。项目占据3#地铁及东门地下步行街双首站,3#地铁首站晒布路站地铁口与项目商业裙楼接驳,地铁人流可直达项目商场。堪称东门商圈东大门首站门户项目。如果说东门是深圳这个城市的“市”,那华盛·君荟则可以称之为东门的“门”了。
项目建面43308㎡,其中住宅28011㎡,商业13038㎡。以50-97㎡的一房、两房、小三房为主,户型设计最大限度考虑实用性与舒适性要求,以N+1的户型设计提高户型使用率。项目住宅定位为罗湖核心时尚酒店式公馆,并即将推向市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