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登陆
营销万象
《瞭望》:黑龙江省三亚市,中央海岸侯鸟群

作者:徐宜军、郑纬娜、傅勇涛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1-05-23 15:09:48点击6537


注:三亚东和·中央海岸的购房群体中,来自江浙、北方的客户很多。刚开始大家对此并不能理解。最近《瞭望》对此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发表了《“候鸟”老人的绚丽生活》一文。

因此,以东和·中央海岸、凤凰岛、半山半岛为顶级品种的度假豪宅形成以江浙客户及东北资源类客户为主,以普通中档物业东北人为主的三亚楼市格局就不能理解。因此将本文全文刊出,供大家参考!


《瞭望》:“候鸟”老人的绚丽生活

■“黑龙江省三亚市”

近几年,当北方的土地被冰雪覆盖,一些老人便成群结队“南下”越冬,当春风唤醒北国冬眠的草木,他们又兴高采烈地“北上”消夏,这些在中国大地上南北穿梭的老人,被人们亲切地喻为“候鸟”老人,他们用流动的风景线,谱写了一幅中国老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

三亚,位于北纬18°,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椰风、海韵、阳光、沙滩……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使三亚成为越来越多北方老人越冬的最爱和首选,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把三亚当作康复天堂。

徜徉在三亚冬日的海滨和大街小巷,除了阵阵椰风和标志性的海滩,到处都是操着北方口音的“候鸟”老人。据估算,每年有大约20万北方老人在三亚越冬。在这些“候鸟”中,黑龙江人大约占80%,而较早开始“候鸟”生活的哈尔滨人占黑龙江人的80%。在三亚市的丹州、卓达、山屿湖、东岸假日、金凤凰等很多居民小区,“候鸟”老人非常密集,随便搭个话儿,就可能听到韵味十足的东北话。

随着“候鸟”老人的不断增多,各种服务也相应增加。在三亚,随处可见东北饭馆,售楼处的销售人员、公交车上的乘务员甚至一些导游人员,很多都是黑龙江人。2009年2月以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先后进入三亚,与当地联合制作、创办全新频率的节目,实现了广播电视媒体跨地域合作与发展。

据“天涯之声”节目总监晓宇介绍,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对三亚的广播节目进行了技术改造,选择了“候鸟”老人比较喜欢的“时光点唱机”、“轻松下午茶”等节目移植到三亚“天涯之声”,开通“天涯房产”、“天涯俱乐部”、“帮你忙”等栏目,推出“超级老头、超级老太”大型互动节目,弥补“候鸟”老人在三亚的情感生活缺失,在节目播出方式上创造性实现了跨地域同步直播,得到黑龙江省和三亚市听众的喜爱。

黑龙江省电视台与三亚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办了三亚新闻综合频道,频道立足“候鸟”老人较多的现实,由《第一民生》栏目创办组织了规模超过千人的“候鸟俱乐部”,为越冬“候鸟”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服务。

此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南分院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正式揭牌;2010年5月,哈尔滨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与海南省正式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启动跨省医保;2011年2月,黑龙江省社会医疗保险局与农垦三亚医院签订黑龙江省直定点医疗服务协议,黑龙江省直参保人员可以直接在三亚刷卡就医……有人调侃,三亚是“黑龙江省三亚市”。

据了解,近年来,在三亚越冬的“候鸟”老人来源省份越来越广,除了东北三省,还有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新疆等省份,上海、河南等地的许多老人也加入了“候鸟”行列。与此同时,北方“候鸟”老人越冬目的地也越来越丰富,每年的“候鸟”老人数量以数十万计。

■“候鸟”老人的生活图景

北方老人们在三亚的“候鸟”生活一般持续四到六个月,每年10月或11月份南下,第二年三、四月份北上。他们在三亚的生活简单而惬意,每天除了逛市场、做饭,大多数时间都在滨海的公园、广场度过。

冬天的三亚,温暖,舒适。“候鸟”老人每天聚集在滨海公园、广场、小区,或在沙滩漫步,或四五人围着打扑克、打麻将,或三两人一起下象棋,或吹笛子、拉弦儿、练字作画,还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做,坐在一起唠家常。每当夜幕降临,三亚湾绵延几公里的广场、公园灯火阑珊,人声鼎沸,悠扬的歌声此伏彼起……

75岁的“候鸟”老人付继红和老伴来三亚多年,一直喜欢音乐的他谱写了很多首歌唱三亚美好生活的歌,《三角梅》《我爱你,三亚湾》《这里有我们温馨的家》……一首首歌曲深受“候鸟”老人的喜爱。付继红还在海月广场每周三次义务开办讲座,为其它“候鸟”老人和当地居民讲解乐理知识,教大家学习歌曲,成为三亚湾闻名的平民老师。

63岁的何天斌在哈尔滨时就喜欢唱花脸,到了三亚,每天除了练唱戏儿,还代理了哈尔滨一家酒厂在三亚的销售。“天天练练唱花脸、钓鱼、写诗,还参加了一个“候鸟”艺术团,经常出去演出。”老人说,最近刚刚学会了《包公铡美》《雪花飘》等段子,几年来还写了上百首诗歌。

生活虽然惬意,但不奢侈。一些“候鸟”老人买不起三亚的房子,就每个月花1000多块钱租上一个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加上生活费每个月花费不到3000块钱。一些老人反映,现在物价涨了些,但有儿女支持,都还能承受。

“现在生活好了,经济条件允许了,交通、通讯发展了,过去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78岁的王丕文老人高兴地说。

“用一首大家伙经常唱的歌儿来表达现在的心情,就是赶上了‘好日子’!”“候鸟”老人赵守志表达了与王丕文同样的感受。闲不住的他在三亚湾广场上创办了一个响亮的“候鸟”老人文化品牌——“激情广场”,演出由“候鸟”老人文艺爱好者组成的“蓝海天鹅艺术团”担纲,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在这里登台献艺,已经演出了200多场。

“这是中国老人谱就的属于自己的生活画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曲伟说,“‘候鸟’老人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融入这种全新的‘候鸟’生活。”

■“候鸟”老人引发的思考

随着“候鸟”老人的涌入,各种文化尤其是东北文化在海南、三亚不断碰撞融合。

“候鸟”老人的增多,给三亚房产、养老、保健等行业带来了商机,也伴生出很多社会问题。一些三亚市民担心“候鸟”老人只是把三亚当作过冬的驿站,没有把三亚当成家去爱护。更有市民坦言,过多的“候鸟”涌入推高房价物价、占用公共资源,影响了三亚的发展,一些不文明现象,损害了三亚的文明形象。不久前在一些网络社区,还出现了《候鸟,三亚的最大社会问题》这样的帖子。

黑龙江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段光达认为,气候差异不是“候鸟”现象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才是根本。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曹锡仁指出,海南是一个移民岛,三亚是一座宜居城市,因季节、气候的变化造成的季节性移民对海南的发展是有利的。在移民、移居的过程中,因地域和文化差异导致性格、生活习俗、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客观存在,这种差异本身也是合理的。问题的关键是应该通过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正确加以引导,增加三亚市民的包容性和对东北人的认可感,大家应共同努力为三亚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当前,海南要打造国际旅游岛,三亚要发展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本身就不能过分强化本地化。”曹锡仁认为,包括政府官员、社区工作人员、市民,都应该增加包容意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说,文化融合必然要有一个碰撞的过程,促进融合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最终实现文化认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形成新的多元文化体系。

针对海南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关于“候鸟”经济利弊的讨论,早在2002年就提出“候鸟经济”概念的北京工庄文化中心主任郭世胜认为,“候鸟”经济文化不是消极的经济文化,而是积极的经济文化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

黑龙江省科顾委主任陈永昌说,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候鸟”老人异地养老引发的“候鸟经济”整体上利大于弊,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大连等地也逆向思维,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避暑旅游资源,开发夏季“候鸟”旅游经济。

据了解,“候鸟经济”的确为海南、三亚的房地产、养老、保健等行业带来了诸多商机。

仅以房地产业为例,据海南省住建厅的统计,近年来岛外人士成为在三亚购房的主要群体。仅2010年上半年,岛外人士购买三亚商品住房6366套、60.52万平方米,分别占销售总套数和总面积的85.5%、85.4%。

曲伟说:“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黑龙江省也可以打造重要的旅游省份,战略布局夏季‘候鸟’旅游,形成南北呼应,把南方的休闲度假游客引到北方来。”

据黑龙江省旅游局副巡视员马春野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打造“避暑休闲胜地,养生度假天堂”,创办了国际养生度假旅游节,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每年都会接待七八个来自南方的避暑旅游专列。此外,哈尔滨叫响“冰城夏都”品牌,并进入全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三甲,夏季前来租房避暑的老人也不断增多。

“又一种‘候鸟’生活也将会成为趋势和潮流。”马春野说,目前一些南方人已经在黑龙江的伊春等地购房,有的曾经在黑龙江生活过的知青也开始回来购房。不过,马春野认为,北方很多地方都比较适合避暑旅游,很难像三亚一样具有唯一性。因此,北方避暑旅游目的地将相对分散。

2010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万亿元,增长23.5%。国家旅游局2010年6月公布的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十二五”时期,消费结构变化和旅游需求大众化、多样化,将推动中国旅游业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

受访专家认为,候鸟旅游、候鸟经济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南方除海南之外,还会进一步向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北海、深圳、珠海、昆明等地移动;北方也会向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份交流,候鸟旅游将进一步促进南北地区之间的交流融合。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