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底,万科暴发自姚牧民、车伟清联合辞职之后、十年来的最大人事变动,任万科集团常务副总裁、副总裁的徐洪舸、肖楠联合辞职。5个月之后,万科华东区域第一负责人刘爱明辞职,这距离他加盟万科已经过去近9年。而接任者是广州万科的张海。而刘的最新去向,初步了解是重庆协信房地产公司,做大、做上市是刘之梦想。
2002年10月中,刘爱明辞别深圳中海地产总经理一职,加盟万科就任集团副总经理一职。2005年11月,刘爱明在集团主力磐石行动、研究SARS对策、盘清天津万科家底后,升任华东诸侯,成为空降兵中获职位最高的人。刘爱明,甚至一度与为千亿而引进的跨国企业精英一起,被视为郁亮制衡万科老班底的关键人物。
原百安居总裁、万科集团副总裁袁伯银就是刘爱明牵线引进万科的高管,刘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袁副总裁的心理,格外值得注意。万科半年流失集团三名高管、人数相当于管理层的1/4,不可谓不多,这在上市房企中也是相当少见的。
而肖、刘两人更是奠定万科华南、华东地区江湖地位的大当家,徐洪舸原排名第4、刘爱明排名第6、肖楠第16,这三名高管与一般的务虚之职不同,他们在实务上功力深厚,每人足以直接和间接带动15名左右的业务骨干的影响力,因此不可小视。
而纵观万科集团高管的变动,有一个非常类同的细节必须引起王石董事长、郁亮总裁的高度关注:从一线提拔上来的、专业能力强的副总裁留职时间短,而从集团本部提拔的则留职时间长。原来的莫军,现在的徐洪舸、肖楠、刘爱明都是如此,其中必然有规律可寻。
其间原因可能有:
1)集团本部的工作偏重于金融财务、人员行政、高层公关,与城市公司之间的工作性质似有巨大鸿沟,在设置区域公司后,这种差距更大。本部、城市实体之间的工作差异,万科是否已经关注到并对此采取了对应措施?
2)当万科内部已有多个城市公司跨越百亿大关后,万科从集团轮序层层下降到城市公司的薪酬安排制度,已然不适应实际情况。区域公司、城市公司的行政序列与薪酬序列不应完全对称。事实上,区域公司、城市公司承担的压力更直接甚至更大。
3)发展主义不能走极端,万科事实上已经将内部竞争发挥到了极致,各个区域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好事。但各位可知,房地产的开发与竞争并非如科技公司一样完全依赖于实力,房企除是资本密集型之外,更是关系密集型。内部竞争一旦过度,就会逾越实力与良性边界,一旦与个人价值观产生强烈冲突必然导致采取极端措施----辞职。
4)集团高管中,本部官僚占比过大,对于从基层提拔上来的高管形成天然的屏障。现15名高管中,只有1名女性,比例只有6.7%。不可否认,女高管在融合、协调上具有先天优势。
我的建议:
1)王石宣布去美国游学仅仅半年,万科集团果然如王所说“平静之下是巨变”,说明最高权力从王交到郁手上绝非一帆风顺的简单事务,加强郁亮在社会、企业内部的影响力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发生的事实表明,郁总并未拥有足够的稳定高管的资源。万科当下已大幅提高收入,高管流失恐怕已有新增因素。
2)不要顾忌郁朝了,当全行业都出现首代领袖逐渐引退时,万科必然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次代领袖需要尽快诞生。首代与次代交接之间,产生阵痛都不足为奇,拥有强大平台效应的万科已经具有足够水深与水面,个体的变化激起的波浪已经越来越小。但如果问题出在首、此代之间,则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衷心希望万科能够正视。
3)万科的起家,理想主义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这几年来,理想主义色彩越来越少了,商业世俗的色彩越来越浓了,当万科轻易地在商业上大幅度超越对手的时候,似乎又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实事求是地说,万科近三年来已经未再向行业与社会贡献新的思想、理念,而只是商业的超越,这是远远不够的。
4)商业伦理是王石所反复强调的。但是在千亿宣传时,万科显然没有撇开或者说明其中包含合作伙伴应分去的金额,千亿是真的、但也是虚的,这就会给人们留下花枪印象,别人可以这么做,但万科不可以。对外可以这样,那么内部竞争呢?
写到最后,我要说,我爱万科已然19年,从其层出资开发的庐山大厦开始。万科早年的历史档案与资料很多还在我司的档案库里。但我也担心万科,历史上行业内所有的首次爆发的矛盾往往都集中在万科身上,万科次次安然无恙,希望现在和未来也是这样。
但作为最应团结一致的高管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的变故,却使我感到一丝寒意。郁总的工作重心,似乎要从合作开发为主体的大扩张中抽很多时间出来了,时至今日打败万科的只有万科自己,希望永远不要看到这一天,因为所有深圳的业内人士都还希望继续自豪在他们所在的城市里,拥有全球第一宅商!
王石的心要放在下属身上一点、郁亮的身要继续累一点,深圳楼市的兄弟姐妹们拜托您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