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投资分析
同时捍卫城市与生态:华侨城与文明溯源

作者:HOMER 类型:投资分析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1-07-05 10:56:28点击5313


导读:
    ■人类的终极指向:Civilization、Civis、文明
    ■“逆城市化”或许只是浮云
    ■文明与选房:“捍卫城市” !
正文:

■人类的终极指向:Civilization、Civis、文明

最近,就华侨城纯水岸九期、香山里与开发商对话时,房地内参提出这样的观点:就第一居所来说,捍卫城市、留在城市,是享受文明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观点后面又有什么社会原因和理论依据?笔者试图就这个问题展开来谈。

核心支撑点是:支持投资与消费行为的,必定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原因。而自住、投资的最终指向都是享受文明成果。而文明,本质上是城市的。文明的标准主要是城市出现、文字产生、国家建立。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本意是城市居民,本义为生活于城市中的能力。因此“捍卫城市、留在城市,是享受文明的最好选择”。

在这种历史背景与专业基础上的理解,房地内参提出“熟地物业”的概念。熟地必定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城市化带来的是文明。所谓熟地物业,无疑就是位于城市,成熟的、不确定性小的、各项配套齐备的地段的不动产。城市中的熟地物业,比如华侨城纯水岸九期、香山里,自然是第一居所首选。

在微博上,也有网友反对这个观点,理由是:1、美国欧洲大部分人是住在郊区的。上班在城市,住在郊区;2、城市化的大量恶性弊病,这种城市综合症已经在很多国家都有。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以美国的情况来进行验证:

■“逆城市化”或许只是浮云

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城市发展中一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在美国数百年的城市发展史上,所谓的“逆城市化”持续的时间不超过十年。

1980年,美国十年一度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70年代美国非大都市区人口增长率超过大都市区人口增长率,这是美国自181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美国经济地理学界权威学者布赖恩·J.L.贝里,首次提出“逆城市化”的观点,并由此盛行一时。这或许正是网友们观点的源头。

然而,另一份统计数据表明,1980年,全美75%人口居住于大都市区,其余人口亦多分布于大都市区周围25英里之内的地区。就人口净增长而言,70年代美国非大都市区人口数量增长仅840万,而大都市区人口却增长了1360万。也就是说,即使在70年代,美国大部分人也是居住在大都市区。非大都市区人口增速之所以超过大都市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人口数量基数小。

进入80年代后,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共交通的改善、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整体条件的改善、汽车燃油成本的上升等,使得从郊区返回城市成为新潮流,城市开始进入恢复期。如在美国纽约市,市内交通已很畅达,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市中心区重现繁荣局面。而这与深圳当前的情况何其相似?

■文明与选房:“捍卫城市” !

当然,不可否认,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很多中产阶级住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但是这种郊区化的居住模式,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相符的。一方面,美欧郊区的高档住宅区,每年都需要交纳大量物业税。这些税收基本上被用于住宅区的绿化、治安、教育、文化等开支,所以往往这些高档住宅区是治安、绿化、教育最好,文化气息也很浓厚;而在中国,大量税收被集中投入城市中、郊区很难享受城市化的各种利好,深圳也不例外。

而且美欧等西方国家在经过短暂的城区空心化后,城区迅速回归,也是人类获得正确认知后的正常反应,很多迷信城市空心化的人最后都交了昂贵的学费。就连法国巴黎,原位于西郊、现已属于城区的拉德芳斯,其实其名称La Défense,本意是“捍卫城市”,一个郊区新建建筑综合体,也要宣告“捍卫城市”,可见城市文明的力量。

“捍卫城市”口号的提出,就在于告诉人们,时间是最不可战胜的,交通往往可以成为生活品质、事业成就提升的最大限制之一。在油价高涨、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过去以时间、空间换取低房价的算盘可要重打了,这是捍卫城市的另一文明理由!在油价高涨、城市核心区地铁交通越来越便利、政府集中投资的“马太效应”下,

即使是在价值波动规律上来看,房价上涨都是从市区涨到郊区,但是房价下跌却是从郊区先开始,文明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所以文明的力量,其实也作用与经济规律。基于终极指向的文明力量,从此赋予一个居住载体。对于华侨城纯水岸九期、香山里来说,这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13)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