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深企抢滩大亚湾,总投资超200亿
■“日不落”大英帝国→“日不落”深圳
■惠州大亚湾,近深最佳殖民地
正文:
■深企抢滩大亚湾,总投资超200亿
昨日,惠州大亚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深圳召开,共签约投资项目18宗,达成协议金额近40亿元,其中签约项目投资主体大部分为深圳上规模企业。资料显示,目前落户惠州大亚湾的深圳企业有150多家,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此次推介会上,大亚湾签约项目中:总部经济类项目2宗,协议金额6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6宗,协议金额33.2亿元;科技孵化项目10宗,以电子、材料化学等科技型新兴产业为主要孵化对象。此外,大亚湾还与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上3家单位将为大亚湾的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目前深圳土地难以为继。为了拓展发展空间,不得不一边腾笼换鸟,一边与其他省市尤其是临近的东莞、惠州合作,共建各种示范区。比较典型的有坪山新区与大亚湾区共建的“新能源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及“坪新清三城合作示范区”。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以深圳为总部,在其他地区尤其是近深的大亚湾建产业园、分公司、分厂。
大亚湾具有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政府的服务意识也非常到位,这是深圳众多企业重金抢滩大亚湾的原因所在。很多企业都是在考察过湖北、广东等各个省市之后,最后选择了惠州大亚湾。事实上,由于深圳土地有限,目前许多优秀的深圳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在寻找生产基地,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落户大亚湾。
■“日不落”大英帝国→“日不落”深圳
大亚湾之于深圳,正如香港之于曾经的大英帝国。包括内陆水域在内,英国面积不过24.41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在中国省级行政区第9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23万㎡,广东省面积也有18万㎡。也就是说,英国面积与广西相当,比广东也大不了多少。从面积来讲,只能称之为小国。英国土地本来就少,工业发展却需要大量土地,这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英国历史上甚至发生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然而英国从16世纪末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帝国的领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被形容为“日不落帝国”,领土约3300万平方千米。并连续称霸世界几个世纪。抛开民族情感不论,英国的殖民对于殖民地、英国其实是双赢:殖民地帮助英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成长,殖民地也从英国那里获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试问,如果没有英国的殖民,还会有今天的东方之珠——香港吗?
现在深圳也面临着英国当年同样的困境。随着深圳的发展,土地资源捉襟见肘,很多产业在深圳都没办法继续发展。比如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等在深圳举足重轻的大企业,虽然深圳在土地上已经给予了很多优惠,还是难以满足企业要求。深圳的土地供应,远远跟不上深圳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多企业被迫出走、或者外出投资,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比如华为、中兴,目前投资就已遍布全世界,富士康则遍布全中国。
随着这些深企的投资,深圳作为总部城市(宗主国),可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服务业,发展也将更上一个台阶。对于大亚湾这些“殖民地”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深圳的技术和资本,产生后发优势,经济也将获得大发展。一个属于深圳的“日不落”时代即将到来。
■惠州大亚湾,近深最佳殖民地
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开通后,从深圳市中心驾车到惠州大亚湾不用半个小时。考虑到大亚湾的区位优势,以及投资环境等因素,大亚湾势必成为深圳首选“殖民地”。当年英国对香港的殖民,使得香港成为“东方之珠”,亚洲最繁华的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房价全球最贵。而深圳对大亚湾殖民,至少会拉平大亚湾与深圳的发展鸿沟,使其成为惠州的发展高地。
“落户惠州大亚湾的深圳企业有150多家,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只有23.6平方公里,这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上的深圳企业达到6.36家,仅深圳企业在大亚湾的投资密度就达到8.47亿元/平方公里。
考虑到抢滩大亚湾的多为深圳上规模企业,假设平均每个企业400名员工,深圳企业在大亚湾的员工就有60000人之多。而目前大亚湾总人口约为10万人。也就是说,整个大亚湾人口中,60%以上为深圳企业员工。如果除去大亚湾的原住民,深圳企业员工占大亚湾居民数量比例还将更高。
有调查显示,在大亚湾置业的购房者中,深圳人占到六成以上,个别项目的深圳人所占比例甚至高达九成。产业是深圳的,购房者也绝大多是深圳的。这23.6平方公里的大亚湾,不就是深圳人殖民地吗?随着产业转移,就业转移,势必有大量深圳人口也将向大亚湾转移。对于鑫鼎·御玺山、卓越·东部蔚蓝海岸这两个项目来说,终将迎来他们的黄金时代。(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