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深圳将建立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并行”的住房体系
■超特区前25年保障房建设总量,压缩商品房空间
■普宅成深圳保障房建设的最大牺牲者,豪宅的机遇
■保障房大行其道,豪宅是未来楼市主流选择
正文:
■深圳将建立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并行”的住房体系
普宅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国土局的资料显示,到“十二五”期末,深圳市已建成的保障房与商品房套数的比率,将由25%提高到35%。因而,从整体来看,深圳将形成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并行”的住房体系。
再过去的2010年,深圳市安排和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5.11万套,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24万套,比原计划翻了一倍,超过“十一五”期间开竣工总量的50%,是广东省下达开工任务的3倍多,占全省保障性住房开工量的46%。
而到了楼市调控更加严厉的2011年,根据广东省政府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深圳市今年10月底前要开工7.3万套,年底前新增筹建6.2万套、竣工1万套。与保障房同样定位的普宅,无疑将受到空前的压力。
■超特区前25年保障房建设总量,压缩商品房空间
而根据《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十二五”期间新增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总建筑面积约1536万平方米,相当于“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商品房建筑面积总量;竣工保障性住房21万套,约为“十一五”期间的11倍,相当于特区建立前25年保障性政策性住房建设总量。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十二五”期内,深圳将通过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城市更新改造、用地功能调整、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利用等各种方式,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比如,在建设资金方面,就将主要通过财政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各种专项资金方式统筹,同时研究建立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以期达到解决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
并且,在“十二五”期内的保障房建设将采取BT、BOT等项目管理模式,综合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各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种种的措施,都是为了保证保障房的顺利建设。
■普宅成深圳保障房建设的最大牺牲者,豪宅的机遇
这意味着一方面政府将投入大部分精力在保障房建设上;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将受到政府严批,开发商拿不到地开发,商品房市场占有量迅速萎缩;而在另一方面,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政府将投入巨额资金大建保障房,地方财政基础上,银行贷款资源势必也将向保障房倾斜。
而资金紧缺,无疑将使开发商失去了银行贷款托保的后盾,相当于折断了普通商品房开发的翅膀,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以得知,普宅今后面临的市场压力会更加巨大。而与之相对的,受限于深圳可开发土地的减少、供应也将减少的趋势,纯大户豪宅与别墅反而更好了。
其实很好理解的。一方面,大量保证房的建设,致使普宅需求量骤减,另一方面,供给少了,想买也买不到。因此,那些与保障房户型面积较雷同的普宅,将成为深圳保障房建设的最大牺牲者。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保障房大行其道,豪宅是未来楼市主流选择
尤其是在保障房浪潮的席卷下,郊区的普宅应该是首先预警的。要知道保障房的位置一般都较好,如龙华拓展区,就将提供1.1万套保障房,其北临深圳北站,交通便利。再加上,现在深圳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安居型商品房的建设力度,而该类住房价格控制在同地段同类型市场商品房价格的70%以下,目前基本上只在50%的水平。
因而,在位置比不上,价格又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普宅市场缩减将是必然的走向。而与保障房完全区分的大面积高端住宅产品——豪宅、别墅,却完全不受大兴保障房建设的影响,将成为未来楼市的主流选择。
保障房大规模的兴建,必然要抢占商品房用地。而在保障房抢占商品房用地之时,商品房中低密度的部分,比如别墅,由于国家一直施行限制别墅用地政策,受着严格的限制。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于容积率0.10的万科·天琴湾 、0.44的和黄·观湖园、0.50的招华·曦城、0.60的深业·紫麟山及莱蒙·水榭山等等。
另外,招商·雍景湾、华侨城·纯水岸湖境大宅、星河·时代、鸿荣源·熙园山院等,这些或豪宅或别墅定位的项目,在未来保障房大行其道的市场,不仅不会丧失优势,反而将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