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业内及人事
“万团大战”启示录之一:政策性购房红利

作者:HOMER 类型:业内及人事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1-07-25 10:52:31点击7947


导读:
       ■史上未有
       ■购房生态的优化
       ■政策性购房红利
       一、限价在当前是利好
       二、过度保护与过度折让
正文:

    ■楼史未有

 2011年7月22日,深圳万科宣布点燃“万团大战”的烽火,为下半年集中开盘的11个项目预热造势。活动将历时一个多月,参与活动的房源预计达10000套,所推出的11盘覆盖了深圳龙岗、罗湖、福田、盐田、宝安,及东莞与惠州的贴深区域。
 
 “万团大战”覆盖区域之广、供应货量之大均为万科史上仅见,其货量预计将相当于深圳今年供应量的1/3强,这是房企史上所从未有过的。此次活动涉及首次置业类、改善置业类和养生度假类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系列,围绕“消灭裸婚”、“想生就生”、“七年不痒”等主题。
 
 针对首置需求推出“万科城华府、金域缇香、万科红”三项目、针对改善型需求则是“金色领域、天誉、公园里、璞悦山以及沙井翡丽郡”、养生度假需求则涵盖“棠樾、双月湾及清林径”等3款产品,无论首次置业、改善置业还是购买度假物业的客户,任何一种需求都能从活动中找到合适的选择。

 ■购房生态的优化
 
 客户可从本周起至8月31日前,在万客会网站下载申请“万团卡”,即可凭卡享受购房优惠。优惠额度包括:万团卡客户自领卡之日起至12月31日期间,在深圳万科11大项目开盘当天购买,享总价减5000元/套优惠。
 
 如果单纯地从这个优惠去看、幅度并不大,万科此次的团购活动“降价”意义并不大,也说明了万科此次的优惠活动的意义不在降价促销、而剑指的是系统营销。因此其影响面绝不仅仅是万科一家,而是会对整个深圳的购房生态带来优化。
 
    “万团大战”向外界发出的信号更多的偏向下半年将有11个项目推出,并希望能为之预热造势的意味。但如果将其至于整个楼市大环境中去分析,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次万科深圳区域的集团性团购优惠行动,将创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性购房红利,其实际优惠幅度将远超账面优惠幅度。

    ■政策性购房红利

 与往年不同,万科今年的推盘高潮集中在8月底之后、一直延续到年底,上半年则相对淡静。但也因此,万科项目所受到的限令(限购、限价、限贷)影响比较大。所谓限令,事实上是一种强制性、阶段性的政策措施,在市场供应过旺、房价上涨压力极大的背景下,暂时的去市场化、控制不合理需求对于整个行业是有进步意义的,阵痛将换来更光明的未来。
 
 但很显然,限贷、限价、限购此类去市场化政策,在环境正常化以后必将成为历史,在此之前的时间段内,某些产品就可能酝酿较大的“政策性购房红利”,以“万团大战”为例窥知一斑。
 
 一、限价在当前是利好
    
 限价有两种情况:1)价格上涨动力强劲、以至于超出了供应能力的提高速度;2)价格下跌速度过快、以至于带来系统性风险。以上两种情况一旦到达临界点,管理当局就必将采取果断措施,牺牲局部利益、确保整体最优。当前的房地产限价毫无疑问是第一种情况,在通胀见高、土地消耗过快、货币超发、城市化人口膨胀的背景下,才不得以限价应之。

 尽管此前深圳推出了多达6个限价楼盘,但深圳的成交均价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11年6月深圳成交量、成交均价均实现了环比增长,是2011年上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月份。也就是说,市场需求仍然旺盛,降价与否已经是楼盘销售的次要影响因素。
 
 甚至于限价成为利好,购房者因此得到了更多优惠而果断入市。当前不少的限价新盘,已经比周边二手房价格更低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是,什么样的产品在限令下是最值得关注的?

 二、过度保护与过度折让
 
 无论去市场化的政策如何严厉、无论是否可以取得营销溢价与创新溢价,或许别家可以降低要求,但万科不可以。与一些项目公司、小型房企相比,作为全球最大住宅供应商,万科的着眼显然更长远,也就是说限价的推出,在控制房价过度飞涨的同时,也留下了价格趋同化的房地产市场,而价格趋同又扼杀了产品的进步,众多企业将因此放慢刻苦进步的步伐。
 
 但万科不能不继续进步,当其以世界宅冠的身份,供应出在规划、设计、户型、园林、物管等方面均属优质的产品时,却只能卖与其它企业一样的价格,这其实就是事实上的价格折让,一旦“去市场化”不复存在,市场供求与创新对价机制必将恢复作用,那么此类产品显然将获得更快速、更高幅度的价格回馈。
 
 直白说来,就是限价对于非优质产品是过度保护、而对优质产品则是价格过度折让,关注顶级品牌的优质品种才是购房者的必选动作。限价阶段,是购买优质产品的最佳时间窗。从这个理性角度,购房者“万团大战”正式打响之前保持冷静,其实才是个体对限价政策的良性应用。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者:半求
本文已被商报转载:http://szsb.sznews.com/html/2011-07/27/content_1677075.ht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