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云大的痛苦记忆:2.2万人/平方公里
我有个习惯,到一座城市,都会去那儿最好的大学里浸淫一番。
今年51劳动节期间,我恰在云南省会昆明市。因此,4月29日上午,我决定去云南大学。打的士从西昌路转向昆师路、东风西路、学林路,才发现这里禁行了。不但学林路禁行,整个翠湖公园以西的东西向道路、以及环湖路全部禁行!而禁行的原因是,昆明狂欢节在翠湖的陆军讲武堂旧址举行开幕式。
最后还是交警帮忙,告诉我绕道翠湖以东,从北门街有个口子可以去云大,经过近45分钟的东绕西拐,才得以进入云大校园。而进入云大校园后,令人大失所望,建筑布局拥挤、密度太高,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校园的人口密度超1万人/平方公里!
而更惊奇的是,昆明历史上竟然是以翠湖公园这个小公园为核心来形成这个城市的版图,加之昆明老城区北、东、西三面都是山,扩展半径严重受限,以至于目前昆明一环路内的人口密度,达到2.2万人/平方公里!远超北京和上海、深圳、广州,也超过美国纽约最核心的曼哈顿(8500人/平方公里)。
这或许与众多人想象的西南地区人少地稀的印象大相径庭吧?这或许也正是一个不大的开幕式就使得昆明的核心城区交通瘫痪的原因吧?作为从深圳去的人,实在是不太习惯!昆明为何会形成如此挤逼的城市布局的?是土地不够,还是其他原因?
■土地资源最紧缺的省会城市?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请教了一些对昆明有研究的朋友,并对照卫星地图、部分史料与资料进行了深入思考。昆明城区之所以形成极高人口密度,我想应该与其早期的经济实力、政府意识、市民眼界,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
也基本可以判断,在当前省际竞争、城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昆明的政界、民间、企业界不改变思路与视野,就将不但影响昆明、还将影响到整个云南省在全国的地位。为了解昆明的地理条件,我特意用GOOGLE卫星地图,满打满算都框了一下昆明市的总的集合式可开发建设面积(包括呈贡县城升级而来的新区),竟然只有500平方公里以下。
这个面积,比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的建成区面积还小。与其它省会城市比,除比拉萨、西宁、兰州的可建设面积略大外,昆明排名倒数第四。但昆明的城市人口又倍数于拉萨、西宁、兰州,经济实力也比这四座城市强(2011的GDP:昆明2120亿、兰州1100亿、西宁770亿、拉萨154亿)。
因此,如果按照经济当量上去分析,昆明或许可以算是土地资源最紧缺的省会城市了。但更奇怪的是,昆明如此拥挤,但是却一直局限在亿翠湖公园为核心的大约不到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继续发展,这是守土意识、眼界受限,还是没有想象力?
■翠湖的昆明→滇池的昆明:你们醒了吗?!
随着昆明市政府办公地2010年搬迁到呈贡新区(原呈贡县城)、现机场向东北方向迁移,昆明以翠湖一代的老城区为北市区、亿市政府所在的呈贡新区为南市区、以现机场及海埂为中市区的城市格局才豁然开朗。从这个意义上说,昆明市政府似乎看到了原来城市布局的局限:北市区东西北三面环山而无法扩展,昆明要成为真正的大都市,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面向东南!
云南全省只有一个超大城市,在整个西南,昆明也是最大的城市。但是毫无疑问,昆明目前已经面临来自南宁的强力竞争。昆明无论如何,是无需担心自己在省内的地位的,但是来自南宁、贵阳的竞争,则是昆明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南宁、贵阳在可开发土地资源上多于昆明,更容易形成城市聚集效应。
如果昆明死守北市区,就等于将自己在西南的主力地位拱手相让。与政府的开明不同,昆明普罗大众、甚至原本应该更具有眼光的房地产买家,他们的兴趣点依然是围绕翠湖公园做文章,这种对城市版图的习惯性认识,将昆明撕裂成两半:以政府为主体的先见群体、以市民为主体的传统群体。
从呈贡新区、到五甲塘片区、到现机场、到海埂、到北市区,整个昆明开始从亿翠湖为中心,转变称以巨大的滇池为基点形成的版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骨架已然形成,“翠湖的昆明”必须成长为“滇池的昆明”,任何逆潮流而动的思想与行为,都必不可免地将受到惩罚。市民逆之,则财富受损、被挤下车;政府逆之,则地位受损、南宁贵阳不会停步、贵州广西不会甘休…
昆明人,你们还要继续让客人们常受禁行之苦吗?你们,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