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审议通过
■城市规划结构、设计:三区两带,活力水城
■都市综合体单元开发模式,地下空间网络化布局
■规划轨道线路12条,全城最密集轨道网络
正文: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审议通过
近日获悉,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4家国内外机构联合编制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历经近两年时间,已经分别通过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根据该规划,前海将构建“三区两带”格局,初步划定22个开发单元。
前海位于蛇口半岛西侧,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与香港、澳门毗邻,是深圳未来的城市双中心之一,总用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260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约80万人,居住人口规模约30万人。
根据规划,前海将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体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努力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坚持生态、活力、健康、可持续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将前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中心,以产城融合、特色都市、绿色低碳为主要规划策略。
■城市规划结构、设计:三区两带,活力水城
前海将坚持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及其它专业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配套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总部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在规划结构上,前海综合规划提出,前海合作区将构建“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三区即是:桂湾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等产业,打造集中展示前海合作区整体城市形象的核心商务区;铲湾片区——重点发展科技及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发展区;妈湾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具备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功能的保税港片区。
而两带则是指滨海休闲带和综合功能发展带。前者连接三大片区,布局城市文化、休闲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带。后者则依托轨道等公共交通服务,沿线重点布局展示交易等综合功能,成为综合功能发展带。
在城市设计和建筑上,规划提出“活力水城”,强调城市滨水个性,集生态、文化、景观、艺术为一体的滨海休闲带和水廊道,塑造海滨特色的建筑形态、亲水的城市空间、通达海滨的街道、构筑宜人的海湾城市风貌。
■都市综合体单元开发模式,地下空间网络化布局
据了解,前海将采用以都市综合体为主的单元开发模式,每个单元由若干街坊组成,鼓励集中开发、功能混合、空间复合。前海初步划定22个开发单元,102个街坊。
为了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前海规划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防灾减灾等六类设施,以满足多元化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以国际标准吸引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社区。引进国际化的公共服务,构建丰富的城市公共设施体系。
在空间上,前海将形成布局形式多样、方便可达的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城市公园、城市广场、街头绿地、人行道空间、骑楼、开放式建筑中庭、双景平台等,开放空间系统的布局满足步行五分钟可达性的需求。
前海的地下空间将呈网络化布局,与地面功能衔接。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为780万平方米(不含地下道路及轨道设施),地下空间分为综合功能区和一般功能区。这是深圳迄今为止最大的区域地下开发工程了。
■规划轨道线路12条,全城最密集轨道网络
在交通上,前海综合规划提出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类交通形式协调发展。规划各类轨道线路12条,总长约53公里,轨道网络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各等级规划道路总长度约180公里,路网密度约12公里/平方公里。届时将成为深圳轨道网络最密集区域。
规划布设“六横三纵”共27.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布设16处、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公交场站,倡导与轨道站点和建筑一体化建设。同时,建设独立完善的慢行体系,包括自行车道系统和步行系统。
前海将以提高城市紧凑度为基本策略,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建筑高效节能与能耗监控、智慧城市管理、TOD交通模式等技术物段,打造国际低碳生态示范区。在建设时序上,近期(2010年—2015年)为全面启动阶段及产业培育期,中期(2016年—2020年)为初步建设阶段及产业体系初具规模期,远期(2021年—203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及产业体系发展成熟期。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的审议通过、“三区两带”区域格局的确立,标志着前海已经开始进入整体性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具有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心即将诞生。前海在城市结构、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全方位升级,将成为伍兹公寓、紫园、曦城、圣拿威、西城雅筑、22世纪等区域住宅项目,价值大幅跃升的一次重大机遇。(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