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报道,楼市经过「七翻身」后,加上居屋将推新白表政策和市场开始认为暂不会有新打压楼市措施,不少有意置业者怕迟买会「买贵货」,都心急赶入市,令到近数天再出现不少「不睇楼」、「即睇即买」个案,而大埔中心更有单位在放盘一小时便极速沽出,也有准买家怕夜长梦多,睇中单位后即以「一口价」515万元购入马鞍山嘉华星涛湾一单位,呎价6997元,创同类型单位历史新高。
《星岛日报》报道,特区政府日前重申,复建居屋政策不会动摇,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昨日就在个人网志上宣布首个新居屋选址,为荃湾沙嘴道一幅工业用地。该地已完成更改土地用途,将会兴建3幢居屋,合共提供860个单位,预计2016年落成。有房委会委员指,更改工业用地用途复建居屋,选址较近市区,可为市民提供多元化选择;但认为政府仍需要加速物色更多居屋用地。
《苹果日报》报道,楼市疯狂,小市民惊上不到车的心态已进入失控地步,蚊型楼都有人争餐饱。黄大仙一个289平方呎蜗居,客厅细到可以用「脚趾开电视」,上周六晚原以205万元卖出,呎价高达7093元,但昨天竟有另一名买家开出216万元,业主赔定再卖,多赚近两万元。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政府宣布明年推出新居屋政策后,二手居屋楼价急升,推动购买力回流私楼市场;加上近日大屋苑租金急升,供平过租的情况更明显,租客纷纷由租转买,进一步令细楼价市场升温,各区细价楼续录高价成交个案。
《文汇报》报道,新政府未再推出压抑楼市措施,主要循公营房屋入手纾缓上车压力,加上预期未来低息环境持续,以及外围大市最近未见大波动,积聚的购买力因此陆续释放。中原地产数据显示,过去两日十大屋苑录得36宗成交,交投量平稳上升,按周升幅12.5%,并连续五周位处30宗或以上水平。有消息指,个别单位更在银行未估足价的情况下,成功以高市价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