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登陆
行业观察
美国失落的焦虑,中国进步的烦恼

作者:Homer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2-12-19 14:58:52点击4987


导读: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对日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
      ■美国试图绞杀中国经济
      ■美国如意算盘的落空
      ■东亚已经成为 “人民币区”
      ■为什么中国没有被美国打趴下
      ■财富重整时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武力,而是欲望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之谓也!
      ■老态龙钟的欧美与消费旺盛的中国
      ■要投资,还是在中国!
正文: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有句名言:“There is no permanent friends or enemies,there i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ing.”在大国关系史上,守成国家与新兴国家能够长时间“和平共处”的,还几乎没有出现过。近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的戏剧性发展,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历史定势的存在。这种历史定势在最近的演绎,乃是冷战期间美国以苏联为对手并最终使其崩溃瓦解;而在冷战结束前后一段时间,美国则又以日本为对手,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安排,抑制了日本的经济扩张。

从美国当年对付日本经济崛起的经历中.可以对美国应对其他国家兴起的战略思维略窥一二。首先是美国绝对难以容忍其他国家超越美国。无论口头上是如何宣称欢迎他国崛起,欢迎新兴力量与自己一起参与管理世界,美国对可能超越自己的国家的忌惮,是深埋于自身的战略无意识、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的。

就像今天美国报章频频预测中国将于某年某月某日登鼎、美国将退居第二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超过美国后.美国舆论到处都在宣扬日本即将在经济上全面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从战略层面看待其他大国崛起对自己的影响,从长期性的趋势来衡量大国关系的变化,贯穿其中的主要是实力逻辑,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意识形态考虑。一旦被美国认定为对手,美国就会使出全身解数来打垮对手。

■美国对日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

为压垮对手,美国会表现出充沛的战略意志。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感受到日本的经济威胁后.为从经济上制服日本,美国采取了多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由于日本的原油消耗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8%,并且99.7%的原油靠进口。美国利用其政治军事优势,不断在中东搅乱局势,分别在幕后制造了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这两次石油危机都使严重依赖原油进口的日本引起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接着,美国压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开放金融市场,然后日元升值,因此,大量热钱流入日本购买日元。两年之内日币升值一倍。到了这一步日本的出口制造业差不多瘫痪了,面临极度严重的亏损。美国逼迫日本节节抵抗却节节败退,一步步改变自己的金融体系,并被吸纳进以放松监管为特征的美式金融体制中,最后导致日本经济中泡沫大量产生并到顶点时破灭。

为打赢与日本的经济战,美国动用了贸易制裁、谈判压服等多种手段,威逼日本开放市场、改革金融体制,在日本不从的时候则施加政治压力,还与其他国家联起手来共同施压。美国在压制日本时战略意志之坚决、手段之猛烈,都凸显了美国在面对潜在挑战者时的战略本能。现在的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就是因为吃了第三颗原子弹,在经济上被美国打趴下了。

奥巴马强调“我不接受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在与中国的交往中,美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是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就是说美国霸权不能与他国分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有关中国假以时日还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言论,近几年来时有所闻。这当然会刺激美利坚民族的神经。美国在面对中国复兴的时候,战略思维中很难不浮现二三十年前日本的身影。

■美国试图绞杀中国经济

最近几个月的石油价格疯狂上涨,在短时间内从6块一下上升到8块,让民众叫苦连天,但某位美国官员却宣称:“油价今后相当长时期仍会保持在高位,为什么?因为对美国政府有利!” 因为美国把油价当作经济武器用来对付中国。中国只有不到50%的石油自给率,主要从波斯湾进口。美国人期望天价石油能使中国人在原料上耗资巨大,从而最终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它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受到威胁。
    
为能在石油上绊倒中国,美国不仅不惜发动美伊战争,入侵伊拉克,围逼利比亚,搞乱叙利亚,制造中东乱局,而且一向视自己资源为珍宝的美国人这次也舍得放下身段,开采自家的近海石油,目前,美国的石油自给率已经达到了80%,而且美国实际上是按批发价购买本国石油或加拿大、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而其它国家则要以高价来购买石油。大幅度抬高世界资源市场的价格,最终可耗尽中国的外汇储备。

美国打击中国的第二个手段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去年美国参议院以79:19的大比例选票通过了逼人民币升值的法案,美国人甩出他们惯用的手法,联合西方发达国家,像当年逼迫日元升值那样逼迫人民币升值,企图使中国像日本那样在日币对美元升值后,陷入经济危机,一朝回到“解放前”———“失去二十年”。 以前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是8:1,现在到了6:1,升值了近百分之二十。

如果是一般小国的话,在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及其帮凶的联合绞杀下,早就要么已经死无葬身之地,要么俯首称臣了,但是中国顽强的顶住了美国一轮比一轮凶悍的进攻。

■美国如意算盘的落空

为打破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封锁,避开美国的遏制成了我国石油政策的核心,中国开始寻找稳定的原油供应,构建石油进口版图。在临近国家,中国有俄罗斯、缅甸和中亚五国这些邻居拥有富足的油气,并寻求出口。

中国在达尔富尔地区强大的政治军事存在;从幕后推动南苏丹问题的和解与南苏丹的独立;构建泛亚铁路芡平“新黄金走廊”;修建中缅石油管道;以及目前正在商讨之中的打通克拉地峡再造一个“巴拿马运河”的构想……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回击了美国试图通过石油危机绞杀中国的企图。

而在人民币升值的事情上,美国的如意算盘也落空了,虽然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由8:1上升到了6:1,但是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却与日俱增。据报道,在亚洲很多国家,特别是东亚,传统的“美元区”已被一个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货币区取代,这种情形在二战以来可能首次出现。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人民币却日益成为一种参考货币(这是说新兴市场货币走势与人民币之间产生高度关联)。实际上,自2010年6月人民币恢复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盯紧人民币的货币种类比早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时期(2005年7月到2008年)有所增加,而同期盯紧欧元和美元的货币种类有所减少。

■东亚已经成为 “人民币区”

东亚如今已成为一个“人民币区”——在东亚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包括韩国、印尼、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内的7个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关联度超过美元。例如,自2010年年中以来,韩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大致相当。只有香港、越南和蒙古三个经济体的货币与美元的关联度超过人民币。

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中国崛起为一个贸易中心;中国在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中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2%,升至现在的约22%。向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出口商品或身处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的国家,都看到了让本国货币盯紧人民币的好处。

贸易还推动人民币在东亚以外地区的崛起。例如,印度、智利、以色列、南非和土耳其的货币目前全都盯紧人民币;在某些情况下与人民币的关联度甚至比美元还高。如果中国放开其金融和外汇市场,人民币的吸引力将会迅速扩大。

人民币地位上升体现出两层含义。首先,这是经济主导地位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以及十多年来最大的净债权国,而且“人民币区”目前在亚洲已经取代了“美元区”。我们不能低估这一局面的象征意义及其历史意义,因为尽管东亚在地理上与美国相距甚远,但过去始终都是美元后院的组成部分。

美国的乐观主义者引用日本过去几十年的兴衰的实例进行推论,认为中国如今的崛起将走上日本的老路,使“美国统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得以持续。但他们应该注意到,即便在日本奇迹的鼎盛时期,日元也从未能够挑战美元作为东亚参考货币的地位。东亚也从未出现“日元区”的雏形。

第二层含义与前一层有关,即经济主导地位的转移突显出东亚国家将会面临的激烈角力。经济、贸易以及如今的货币的吸引力正促使这些国家靠近中国。常言道,短期内起作用的是政治,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将是经济。如果此言不虚,东亚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的策略将很难兼顾平衡。

■为什么中国没有被美国打趴下

为什么中国没有在美国的绞杀下像以前的日本那样被打趴下,反而在几经交手之后,实力、影响力、吸引力还大增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中国超大体量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的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基数的大,一个是地大物博的大,还有一个是中国人心理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这三个大使中国面对强大的对手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多,国家规模大,出现再大的问题,在大的危机,十几亿人每个人分摊下来,损失就显得很小了。这和公司要尽量做大规模,来规避风险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商业口岸众多,货流巨大。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细数下来,大连、天津、威海、青岛、上海、厦门、汕头、深圳、香港、珠海等一系列国际级的港口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众多的港口能够带来巨大的物流,巨大的物流能够带来庞大的现金流,现金流越大越能够促使经济健康运转,能够更好的抵御风险。

目前,虽然新加坡号称是世界第一大港口,但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和香港在地理上完全可以视为一座城市,作为世界第二大港的香港和第四大港的深圳两下一加,绝对完胜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能产生世界上最大的现金流。

第三,中国人口虽然在数量上相当于四个美国还要多,但中国人在类型上却远远没有美国那么复杂,也没有美国那样饱受诟病的种族歧视。因为在种族、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认同感上都相对单纯,所以中国内部的效率很高,没有宗教异见负担,没有种族程度成本。如果中国人口相当于整个西方的人口,看起来运行成本似乎很高,当实际上其内部摩擦成本却很低。因为国家的综合效率高,所以遇到危机是能够统一意见,团结一致抵御危机,分摊下来的风险也很小。

■财富重整时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武力,而是欲望

这样,已经黔驴技穷的美国之剩下最后一招:发动战争了。但是,在反战意识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的当下时代,爆发大规模的区域战争乃至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充其量也只能制造几个没什么作用的所谓岛链;偷偷摸摸的炸人家大使馆;搞搞军事演习等小动作来试探中国罢了,真正大规模动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庞大的中国不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的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

在这个经济为王,财富重整的时代,不是武力,甚至不是财富本身,而是人,是人的欲望
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工业文明之前,全世界都渴求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在西方的市场上,中国的一两丝绸可以卖到一两黄金的天价。

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中国在之前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的这个位置才被美国所取代。”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

但如果当时谁被清朝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光环魅惑,跑到大清帝国去投资,他一定死得很惨。因为这时候的清朝财富可以傲视世界,大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优越地位太久了,富足的生活消磨了人民的斗志和进取心,对追逐财富的欲望也看得淡了,所以整个国家的效率很低。

而贫穷的欧洲人则因为贫穷得太久了,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大家都充满着对财富的欲望,所以西方世界当时的社会效率最高。因为强烈的欲望激发了无穷的斗志,所以在财富荷尔蒙的支配下敢驾驶几条破木船,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从而造就了西方世界这几百年的辉煌。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之谓也!

所谓轮回,所谓风水轮流转,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和以美欧日为主导的西方世界正在上演着几百年前相同的场景和事件,只不过今天两者的位置不无反讽的被置换了。

今天的欧美人被巨大的财富养得脑满肠肥,在空前的成功面前被冲晕了头脑,极度富裕的生活让整个社会进入了高福利的集体大狂欢时代。至此,欧美人的斗志和进取心也大打折扣了,大家不再将努力奋斗获取财富为人生的第一目标,而把如何享乐,如何消磨时间,如何让自己过得安逸做人生的最高准则,颓废享乐主义在欧美社会甚嚣尘上,整个社会的效率越来越低下。

而与此同时,被西方社会打压了两三百年的中国人痛定思痛,清楚的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财富差距,因此举国上下都弥漫着努力工作改善生活,追求财富的欲望,因此,中国人的勤奋和工作热情是举世罕见的,其社会效率也是最高的,与娱乐至死的欧美社会恰成一鲜明的对比。这在北京奥运会高效宏大的场面和伦敦奥运会错误百出,小孩子过家家式的场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之谓也!

■老态龙钟的欧美与消费旺盛的中国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今天除美国以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加拿大,欧洲,日本的人口都迅速老龄化,美国很快就会发现他的伙伴们都老死了。维持人口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是2.1,现在美国是2.1。加拿大1.48,欧洲平均1.38,日本1.32,俄罗斯1.14。
     
老人并没有错,但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创造力。对国家来说,老龄化是大政府的灾难。与欧洲和加拿大相比,美国算小政府了,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假设到2075年人口比现在增长30%,而且即使这样,在2017年以后也是赤字运行。美国尚且如此,你以为出生率只有1.1但是政府什么都管,福利体系大得多的西班牙会怎么样呢?
     
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的出生率也在下降也在老龄化,但这里是谁下降的最快、谁最先彻底老龄化的问题,是最后剩下的人通吃。何况美欧还指望别人移民过去。十年之内美欧就会穆斯林化,其政治-文化特征将彻底改变。14世纪的黑死病曾经使欧洲减少1/3的人口,而现在情况则更加严重,这一次是自我选择的。

很多经济学家指出:“未来消费的主要对象是青年人”。 新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年轻一代主导,特别是在信息通信、饮食、教育、娱乐等服务方面,年轻人的消费比重不断加大,改变消费者行为的许多生活方式都是由年轻消费者所推动的。而迅速的老龄化使欧美日失去了体力和消费的欲望与活力,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都日益萎缩。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深圳东门老街上如过江之鲫般的年轻消费群体,日均人流量30万人次,大部分都三十岁以下的小青年,从肮脏的甘蔗汁、烤鱼片到高昂的西餐、料理,从廉价的地摊货到昂贵的品牌服装,都乐此不彼,照单全收。可以说,中国正引领着世界的消费潮流,未来消费方式的创新,中国从昔日的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世界消费中心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要投资,还是在中国!

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许多基督教人士认为《圣经》中对中国的崛起早有惊人的预见。在以赛亚书49章:“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秦国”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权力和经济的中心从东方的中国转移到了西方的欧洲,又从欧洲转移到了更西方的美国,今天再转移回东方也是历史的必然规律罢了。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04年就曾预计,到了2020年在全球一体化下,美国将不会成为全球的唯一强国,结果中国迅速兴起,美国的衰落则比任何人的意想的更快。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更扬言若美国不参与亚洲的事务,与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分庭抗礼,将可能会失去全球的领导地位。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历史与当下的分析,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的消费中心、经济中心,今天和未来的投资方向绝对不是在美国,不是在英国,更不是在日本,而是在泱泱神州、壮美中国!(ZPJ)3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评论者:老吴
启明星:我真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我说深圳的大多数居民收入低消费力低,你说他们每天很辛苦、贡献很大,我们俩说的东西有矛盾吗?改造城中村等于不给低收入居民提供安身之地?例外我想告诉你,我从来不请钟点工,我本人就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我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0
评论者:启明星
老吴,你是视而不见还是选择性的失忆,每天早上七点至八点半,在福田的上下沙,在关外的民治,白石龙,大量的白领和工薪阶层人头涌涌,挤着公交上班,他们虽然领着微薄的薪水,居住环境不是很好,但他们是这个城市大厦的基石;没有城中村,老吴你家的钟点工都没地儿住了
0
评论者:老吴
61.144.235.1:一个城市个税总额与这个城市居民的总体消费力不是一回事,它与这个城市的贫富悬殊有关。2011年广州有缴纳个税资格的人数是140万,深圳只有120万。如果深圳的个税总额比广州高,说明深圳的贫富悬殊大,说明深圳富人多,如果没有这部分富人的消费力贡献,那深圳商业就什么都不是了。建议你去广州中山大道西的华润万家超市看看,那里无论商品档次还是商品的丰富性都比华润万家总部所在的深圳华润万家超市高出一截;你再去白云区的黄石路看看,那个地方是广州的城乡结合部(比深圳的龙华还要远得多),既有好又多又有麦德龙,酒楼餐馆的数量和档次一点都不比南山区差。
0
评论者:老吴
启明星:你能给我推荐一个你说的那种城中村吗?你买房喜欢紧邻你说的那种“活力的源泉”吗?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深圳的城中村虽然为很多有梦想的人提供了最初的廉租房,但也是藏污纳垢之地,用余秋雨的话说“深圳的城中村是恶劣的居住生态,应该早点改造”。
0
评论者:老吴
61.144.235.1:你最好能拿数据说话,不要都是一些想当然的东西。深圳大量的打工仔消费力低是众所周知的,工资低,还要每年几百亿地往老家送钱。另外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批发营业额也计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