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统一
■21世纪,人与自然背道而驰
■家族文化:将“天地人合一”发挥到极致
■公爵小镇:让“天地人合一”,变得简单!
正文:
■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统一
最近在读《易经》,读到关于阴阳五行学说时,其中一个概念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天地人合一。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去年偶然邂逅的公爵小镇,从地理位置到“天工开宅”的自然形态,再到整个人的自由形态,仿佛一下找回了自我,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奇妙境界。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天地人合一”思想,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其基本点是人与自然统一。既然天地代表大自然,人与其他生物又是自然所生,这就形成了人、生物和环境等自然现象相互统一的整体。
《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说,在天地人的关系中强调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谋求天地人的和谐。也就是“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21世纪,人与自然背道而驰
汉代董仲舒认为,“天地人”三者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但它们是“合而为一”的。他说:“事物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对于这些古代论述“天地人合一”思想的例证,可归纳为一点,即把自然界、人和万物看做是统一的整体。
从周代起,经先秦至明清,历经3000多年,这种“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为大多数哲人所宣扬、解释和发展,成为代表中国哲学基调的思想,并在发展中又不断丰富和完善。“天地人合一”思想具有宏观、整体与和谐的内质,这与生态思想的哲学辨识是统一的。所以,“天地人合一”思想一向为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及其文武战略家所青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21世纪,“天地人合一”的境界渐渐被物质追寻所取代,特别是在城市流特别集中的大中型城市,他们几乎很少与自然形态接触,沉沦于冰冷水泥架构之间的流连往返,与自然形态保持长而持久的距离。这种状态,与“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背道而驰。
■家族文化:将“天地人合一”发挥到极致
将问题逐渐深入,论述到细节。就拿一处房产来说,大部分的人居形式,都处于一个集合式的住宅之内,个人空间得到极大的压缩,这样一来,自己的空间会随着这种微小空间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自我这个主体都失去了,还谈什么“天地人而一”?
与此不同的是,像欧洲曾经盛极一时的家族文化,追寻的就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天地一合一境界”。据悉,当时欧洲的家族文化都是由一个微型的家庭组成的,这些家族,都居于别墅之内,个人独家独院,占据非常大的空间,完全不受影响。他们没事就在花园里种种花,遛遛狗,游游泳,可以说,他们将“天地人合一”发挥到了极致。
借鉴于这种建筑形态,不禁让笔者觉得这和位于惠州市博罗汤泉片区的公爵小镇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公爵小镇,为山湖林木所环抱,彰显出庄园式别墅的优越气质。一个个散落在山体里的纯欧式别墅,仿佛完全是从山林里“长”出来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已经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让人感到宁静的同时,也仿佛找回了自我。
■公爵小镇:让“天地人合一”,变得简单!
同时,三面环山的公爵小镇,泽谷之中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态林木。香樟、山茶、木兰等林木茂密相生,荔枝、枇杷、芒果等果林的丰硕,在静待着被酿成甘甜的琼浆。小镇内很多树木的高度,比别墅还高出许多,茂密的丛林之中,稍稍露出一角红色的瓦面,或者是一个方型巴洛克风格的烟囱,显得格外的宁静悠远。
此外,公爵小镇依托4个原生天然湖泊,保留了两条天然水系,并精心设计,构成镇内独有的双湖美景。一湖依山而下,自然山石堆砌形成落差,形成溪流、叠流等跌水美景。湖水清澈,微波涟漪,湖堤曲折,传承“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的湖韵。
背倚百万㎡汤泉镇汤山龙脉、三面环山的优越生态,再加上4个原生的天然湖泊,再加上建筑本身的特点,公爵小镇仿佛完全与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让人感觉到浩大的自由空间,闲暇时跑跑步,爬爬山,走走山道,与自然为伍,“天地人合一”,其实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