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市面上关于深圳湾1号的相关评论,我除了感觉到像一场游戏、一场娱乐、一场小丑系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感觉:
1)对于房地产开发专业性的认知水准,普遍存在巨大偏差,甚至水平很低、眼界很窄;
2)深圳房地产评论界,大多还停留在情绪的旧价值体系之中,不具备面对新事物的能力;
3)脱离房地产的客观条件,进行道德抨击,甚至夸大其词、不惜造谣传谣。
也即是说,深圳房地产开发界的水准,远高于深圳房地产评论界的水准,很不匹配。而楼市要健康发展,评论界的水准一定要跟上。也正因为如此,我写下这篇文章。
规划靠设计公司、施工归建筑公司、工地找监理管理、质量有标准规范…所以,开发房产的开发者、投资者,有弱技术性、弱专业性,而强资金性(金融性)、强组织性的特征。
比如有人强调,房地产开发最好固守本分。但其实全球最大的开发者是政府,显然政府不是专业干房地产开发的,它是个最大的跨界者,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均如此;
再比如,世界最精品的开发者是宗教机构,雅典、巴黎、柏林、伦敦、罗马、巴塞罗那、凡蒂冈…这些城市/国家的神殿与教堂精彩纷呈、做工精致,其开发者不是房地产企业。中国的寺庙建筑不也如此吗?
国际上,跨界开发房产的大鳄有:麦当劳(快餐)、丰田(汽车)、三菱(重工)、和黄(贸易)、保利(军工)、万科(科教仪器销售)……它们一开始都不是房地产专业!专业主义原本就是大规模执行的强调,而非一切,不能局限,否则今天这一切、以及颠覆性创新、革命性进步就无从谈起。
全球最好的写字楼与住宅,绝大多是企业(非房企)、个人自建的:
世界写字楼的标杆就不用举例了吧?你旦凡能想到的高楼大厦,都是由非房地产专业的其他行业企业投资开发建设的;
在中国,最好的写字楼是中国银行、中移动、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开发的;
深圳最好的写字楼是平安、华为、招行、腾讯等开发的;
世界最好的别墅(流水)开发者是百货老板,中国最好的别墅之一上海九间堂是其第一个作品;
深圳住宅创新的典范——红树西岸、水榭花都、璞岸、蝴蝶谷、智慧广场、懿德轩等项目的房企属首次开发,或之前均仅一二个案例;
……
在中国的住宅开发界,还有“处女作现象”:房企的第一个项目往往是这家企业用心思最多、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处女作极少有失败案例。
还有个规律就是,一个专业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者、特别是颠覆性的贡献者,往往不是这个专业领域的已成功者、已成熟者,而是外行的进入者、新进者。他们不因循守旧、他们敢想敢干、他们背水一战、他们不被旧知束缚,所以能创新与颠覆,就好比顶级的作家,没有一个是学语文、文学、新闻专业的一样!
追问一句,那些评论房地产开发不能跨界、要固守专业/本业的人,有几个是学房地产专业出身呢?!
我不是为了某个项目而开脱,但实事求是的说,房地产施工的工地,属于手工作业、非标准化非生产线,危险因素是比较多的。如果评论者捏造本不存在的地陷去追求轰动效应,如果评论者夸大几乎所有工地均可能发生的小火情、甚而造谣说钢铁脚手架着火,如果评论者因为建造特性而决定的偶发性小事故、去当成项目的否则性决定因素,这恐怕已经超越了评论的规则,也充分显示了评论者的水准与层次。
深圳不具备规模优势,可供开发的土地与项目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业如果想继续领先全国,走向质量型、精品型开发是必由之路。深圳湾1号这个作品,在地基质量、建筑质量、设计质量、产品创新、建筑用料上,绝对是顶级的,在某些方面是以世界顶级水准为看齐的,这样的项目实实在在是深圳的荣耀。
深圳湾1号如此高端的项目,他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它的开发和建造者本身就处顶级圈层,他具备全球置业的眼界和经历,他是顶级圈层、领袖圈层的自己人,只有自己人才最懂自己人的需求与目的,所以才有了深圳湾1号几乎未做广告,首期就销售一空的事迹。
由真正的商业领袖为商业领袖建设住宅,这在深圳还是第一次,在全国应该为数也不多!这是全新的事物,有些人不理解、看不懂也属正常吧。但是如果对新的顶级事物不理解,看不懂,就觉得项目是错的,还是以老的价值体系、旧的知识观念去评价,那么这种人就应该归队于”呆瓜”了。
正因深圳湾1号的地位非常,因此关注程度很高,接收社会的严格监督是必然的。但是这就需要深圳房地产的评论界,要具备相应的实力与层次、眼界,仅自满于做“呆瓜”是不可以持续的,停留在旧价值体系是在等待知识认知上的死刑判决!
上述,为坐在马桶上的口述,未经严格审核,请阅读者注意鉴别、指正。
感谢@讯飞语音手机输入法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生产与工作效率。
2013/10/5,早晨,坐在马桶上的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