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业内及人事
宋卫平: 中国不再有,绿城苏州桃花源值得全球珍藏

作者:编辑整理 类型:业内及人事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4-05-22 14:08:02点击5123


2014年5月13日,绿城掌门人宋卫平亲自前往苏州视察桃花源项目。在现场,老宋表现出难以掩饰的惊喜和震撼,多次给出高度评价。在参观的最后,给出了自己对桃花源价值的定位,“苏州桃花源,中国不会再有,确实值得全球珍藏”。

很难想象一向低调严苛的宋卫平对绿城的项目会给出如此赞许的评价,桃花源为什么让宋卫平发出这样的感慨,甚至作为打造者的绿城人都相信未来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品?

绿城苏州桃花源 实景图

苏州桃花源,为何中国不再有?

从历史的角度看,苏州园林是中国居住文化的精粹,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特别是定制化、高手工度的作业,让每一个苏州园林的出现都是一场艺术的绝响。苏州园林的出现,与每个时代的历史和环境息息相关,也都打上了属于各自的文化烙印。

事实上,在桃花源之前苏州园林的断代已经持续了一百年。其中有工艺的失传、有文化的变迁。即使在是苏州的一些名园,也是直到七十年代才开始陆续进行开发和保护,成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

绿城苏州桃花源 实景图

桃花源的出现,是宋卫平理想主义的一次实践,也是绿城中国梦的一场表达,但是高成本、高投入、小众化的模式,注定了桃花源是难以大面积实施的产品。

而苏州园林“因地制宜”、“存乎一心”的建造模式,也让每一座苏州园林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单纯的复制也许能够做到形似,但绝不可能达到神似。
 
当代地产的“艺术孤品”?

从城市的角度看,千年姑苏城是苏州园林的始发地,也是适合苏州园林唯一的土壤,历朝历代的园林主人们都不远万里选择在苏州建造私家园林,文化的脉络和城市的属性,导致桃花源无法在其他地区重现。

但现代化的苏州,也越来越难找到适宜园林生长的土地。位于金鸡湖和独墅湖之间的桃花源,已经是苏州城市中最后一块适合建设私家园林的土地。

绿城苏州桃花源 鸟瞰图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既不会有开发商愿意投入如此高的成本和时间来再造苏州园林,也没有类似桃花源的土地,来实现这样的产品。

绿城为何不再复制?

从成本的角度看,理想主义的绿城在面对桃花源的开发上,几乎放弃了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率,而是将桃花源的建设视为历史的使命,完成地产企业拯救复兴中国园林的使命。

在去年的融创绿城发布会上,宋卫平的合作伙伴,同为地产大佬的孙宏斌就表示,桃花源是一个“赔本买卖”,尽管高度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但是未来决不会再做桃花源这样的产品了。

绿城苏州桃花源 实景图

另外,从营造者的角度来说,“香山帮”作为最有力的实施者,参与到桃花源的营造之中,一些已经失传的技艺和工艺,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下得到复苏。而在这些队伍中,每一个工种的班主年龄都在45岁以上,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相继老去,复制桃花源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何以值得全球珍藏?

正因为营造之难,正因为稀有和唯一,才让宋卫平对桃花源的价值有了如此高的期待。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着收藏苏州园林的梦想。早在30年前就有美国财团试图出资数亿美金收购一座苏州园林,而被苏州政府果断拒绝。

绿城苏州桃花源 实景图

对文化遗产的追求不止在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苏州园林都是梦寐以求的藏品,苏州桃花源的出现给海内外藏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一个近百年来无法实现的园林收藏梦,在这一刻兑现。

千百年之后,当代的桃花源作为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时代记号,将与历代名园一样成为国宝级的孤品,值得全球珍藏。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