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广州深圳,凭什么得以入列“北上广深”?

作者:网络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4-08-23 17:12:32点击3232


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天津、重庆、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

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广州

 

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

 

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

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

 

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次,万商云集。

对内: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批发集市,衣服鞋袜、五金日杂,无数的商品从沿海的加工厂汇集到这里,然后批发到内陆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

 

对于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中国制造来说,广州的中转贸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深圳

 

然后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辖市,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未来天津、重庆、苏州的GDP统统超过,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

什么?不是北京吗?还真不是。

 

深圳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有中国最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和中兴,有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有中国最大的手机触摸屏制造商欧菲光,有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有中国最大的激光器械企业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营科技企业。

 

由于深圳的创业风气,创业板的金融支持,在IT制造业领域内的强大产业生态,在迈向产业升级的中国经济地图中,深圳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经济金融中心

广州,商业贸易中心

深圳,科技创新中心

 

这就是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城市的主要竞争力所在。

 

广州VS上海

 

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随着长三角的崛起,上海拥有更广阔的腹地,广东将无可避免的被边缘化。真的是这样吗?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确是这样。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

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上交所

中国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

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

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

 

以及在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个屋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基地。总的来说,上海的强项在于:金融、工业、高端服务业。

 

广州在这几个领域无疑是逊了一筹的,没有证交所,港口、汽车、钢铁都只是小跟班,外资企业比较大的也只有一个宝洁。

 

那么广州有什么知名的本土企业吗?

 

广州最知名,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全部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恒大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地产、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合景泰富地产、合生创展地产、星河湾地产,他们组成的“华南军团”开创了大盘开发模式,开创了高周转高效率的地产运作模式,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市场化的地区。

 

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力也很强,万科、中海、招商、金地、华侨城,在业内名声显赫房地产不但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具有类金融行业的特征,更是现代城市的平台运营者。

 

他们不但建房子,更有物业管理,运营写字楼、shopping mall、酒店、批发市场、零售专卖,提供城市运行的各种专业服务。强大的房地产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就相当于淘宝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一般。

 

淘宝平台的专业服务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电商生态系统,使得每一个淘宝店主虽然并不知名,但是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商品交易。因此,广州并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连锁企业,但是数十百万的批发市场档口、高品质的CBD商业区在恒大地产们的运营下,成就了广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地位。

 

近十年来,在恒大、富力等地产企业的强力运作下,珠江新城CBD开始成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截止2013年,广州已建成和在建的300米以上摩天大厦数量全国第一,超过了上海。现代化和高效率的中央商业区,将使得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深圳VS北京

 

最常见的说法是,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北京的科技企业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派是以联想和小米为代表的PC和手机企业,他们的竞争力体现在品牌、渠道和营销,技术上并无过人之处。

 

联想和小米,就是美国的惠普和戴尔的翻版。惠普和联想都是通过终端渠道的广泛覆盖实现规模优势,戴尔通过电话直销渠道崛起,小米通过互联网直销渠道崛起,缩短供应链获得成本优势,内涵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只有科技之名,并不能体现北京科技产业的实力。

 

另一派是名声在外的互联网企业。百度、奇虎、新浪、搜狐、优酷、爱奇异、京东、当当、人人、搜房、汽车之家、易车、58同城、去哪儿、蚂蜂窝、完美世界、智联招聘、豆瓣、知乎、美团、拉手、窝窝团等等。

 

数量非常多,但是我们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除了京东、当当、完美世界这三家属于电商和游戏的企业以外,数量众多的企业几乎都是新媒体企业。

 

是的,北京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其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广告之上的,统称为新媒体企业。即使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互联网媒体产业生态上的瓜和藤。

 

他们之所以集中在北京,那是因为北京是新华社、CCTV、人民日报的基地,有人脉、有信息源,更适合媒体企业的发展,这不正说明北京是文化中心吗?

 

有朋友说,百度是媒体,难道谷歌也是媒体吗?

我的观点是:如果谷歌只有搜索引擎,那她就只是媒体企业,但谷歌还有安卓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底层平台。这是百度和谷歌的根本区别。

 

相比起来,深圳无疑更适合科技企业的发展,包括东莞、广州在内的整个珠江湾区,

 

拥有以腾讯、迅雷、网易、YY、UCweb、GO桌面、唯品会为代表的互联网非媒体产业,着重构建互联网产品底层平台,通过娱乐、电商、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创新;

 

拥有以华为、中兴、酷派、OPPO、魅族、全志、台电、昂达、TPlink、欧菲光、莱宝高科、华星光电、德赛电池、欣旺达、长盈精密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硬件科技产业,代表中国在海外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拥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现代工业的皇冠——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升级上实现长远布局。

 

硅谷之所以为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苹果的智能手机,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特斯拉的电动车。

 

深圳之所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腾讯的移动社交平台,比亚迪的电动车。他们代表着现代科技产业三大领域:IT硬件创新,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最顶尖水平。

 

深圳和硅谷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里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离自由更近。

 

有些人要说到深圳缺乏知名大学。而在硅谷兴起的1960年代,斯坦福大学只是一座二流大学,在美国大学排行榜中甚至进不了20名,远远不如今日的地位。对于科技研发创新来说,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土壤。

 

中国第五城在哪里?

 

四大一线城市之外,天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哪一座是中国的第五城?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我们逐一分析。

 

天津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业中心,名头很响,钢铁和石油是支柱产业,三星电视和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确实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国影响力。

 

天津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国家火箭航天基地,体现了天朝政府要将天津打造为国家战略国防工业中心的意图。只是,这个产业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还不具有带动全局的影响力。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为什么在人们关于一线城市的讨论中,始终有意无意的被人忽视?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津的GDP过于依赖国企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无论是航天还是石油,这些产业的决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关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区,承担的是北京央企的生产基地角色。由于这样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继续膨胀,也不可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地位。

 

重庆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业中心,名头很响,汽车和IT制造是支柱产业。重庆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崛起速度极快,堪称和天津并列的双子星。

 

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转移的主要产业就是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业话语权。

 

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就是以长安和力帆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长安汽车毕竟只是业内老四,被三大集团死死压住。长春有一汽尚且没位子,重庆的产业影响力仍然欠点火候。

 

这就是目前的现实:重庆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水平距离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一线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考虑去重庆发展。

 

十年之后,重庆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但目前还不是。

 

成都

 

西部双子星之一,曾经被誉为第四城,我理解为这是发展的目标。

 

成都确实有这个潜力:和重庆一样,这里是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业成群结队在这里扎营,其规模和影响力正如苏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

 

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苏州的翻版,虽然外资很多,经济欣欣向荣,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武汉

 

华中经济中心,汽车和钢铁是两大支柱。尤其是东风二汽,武汉的所有荣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在2010年代的中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汽车业和石化业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

 

只可惜,东风汽车的合资伙伴只是行业的二线,他也缺乏民企的灵活机制,这使得东风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通用福特一样的巨头。

 

苏州

 

苏州和深圳的GDP之争曾经炒得很热。

 

苏州有这样的资本:这里是外资跨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和研发基地,欧美,日本,韩台的跨国资本都视这里为乐土。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发人才,而且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深圳。

 

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波司登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但苏州的致命伤在于:苏州的外企只是将生产基地设于苏州,决策总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国外。

 

苏州的民企所影响的行业,又大多只是传统低端产业,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正因如此,苏州想晋身一线城市,始终缺了些底气。

 

杭州

 

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华东区域经济中心,似乎离一线城市的位置最遥远。但我不这么认为。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在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品,外贸出口等诸多领域内具有全国影响力。而浙江民企的总部大多设于杭州。

 

杭州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行业包括: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业,吉利汽车,万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奥克斯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工业,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化纤业,娃哈哈为代表的食品业。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行业龙头的存在,杭州对全国一线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杭州是离一线城市最近的城市,唯一的缺点,只是经济规模小了那么一点。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要评选中国第五城的话,我认为杭州是最接近的选择。

 

我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从产业影响力和经济地位来说,各个经济区和城市将发展演变成如下格局----

 

●上海江苏作为一个经济体,将相当于美国的东海岸地区,以金融业,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上海类似纽约,苏州是费城,南京是华盛顿

 

●沿着长江溯流而上,长江中游将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区,类似于五大湖区的地位。

 

●合肥是匹兹堡,南昌是多伦多,长沙是底特律,武汉是芝加哥。

 

●粤港澳作为一个经济体,则相当于美国的西海岸,阳光热带,以IT科技产业为支柱,香港深圳东莞组成的珠江湾区,类似于硅谷湾区,深圳是圣荷西,香港是旧金山。

 

●商业中心广州则是洛杉矶,澳门相当于拉斯维加斯。

 

●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就像工业国中的后起之秀日韩地区。

 

●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相当于日本东京,重庆相对四川规模小一点,相当于韩国首尔。

 

●海南岛像是欧洲的西班牙,作为热带海滩度假中心存在。三亚海滩就是中国的太阳海岸。

 

●福建像是意大利,以纺织业和石化业为支柱,福州是罗马,起着政治中心的作用,厦门是米兰,泉州是热那亚。

 

●浙江像是法国,以纺织食品,石化机械为产业支柱,文化荟萃。

 

●杭州有着巴黎一样的浪漫风情,宁波和马赛一样是重要港口,绍兴和里昂一样是纺织业中心。

 

●温州作为沿海地区最早的民间工商业中心,拥有着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威尼斯商人一般传奇的名声。 

 

●齐豫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以能源化工,重型机械为支柱,类似德国的地位,青岛是汉堡,烟台是不莱梅,济南是慕尼黑,郑州和法兰克福一样是交通中心,洛阳和柏林一样是古都。

 

●京津冀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英国荷兰,以金融服务业和资源石化产业为支柱,北京类似于伦敦,天津类似阿姆斯特丹,唐山类似伯明翰。

 

●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俄罗斯,地大物博,石油和军工业发达。

 

●沈阳类似于莫斯科,大连像是圣彼得堡,长春是喀山,哈尔滨是叶卡捷林堡。

 

●黄河上游经济区类似于波斯湾,是主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鄂尔多斯类似于迪拜,既是能源中心,又是金融中心。

 

●西安类似于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古都和区域经济中心而存在,太原是利雅得,能源王国的政治中心。

 

●甘疆青藏地区,类似于非洲,地广人稀,有沙漠有草原,作为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

 

●拉萨和开罗一样是文化中心,兰州是约翰内斯堡一样的工矿业中心,乌鲁木齐是突尼斯,北非石油基地的经济中心。

 

●云贵地区类似于南美大陆,民族文化多样化,山川纵横,以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为主。

 

●昆明像是圣保罗,发挥区域经济中心角色。

 

●广西像是东南亚,有明媚的海滩,秀丽的山水,南宁和桂林,就是曼谷和清迈。

 

腾讯VS北京互联网群雄

 

一个地区的行业竞争力,不是看的有多少从业人员,也不是看的有多少公司,而是看是否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正如中国几十万软件民工,抵不过美国一个微软。我们打嘴仗是没有意思的,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

 

截至2013年10月25日,腾讯市值1022亿美元,北京互联网已上市企业合计市值899亿美元(百度557亿,奇虎104亿,优酷47亿,新浪55亿,搜狐31亿,搜房40亿,易车10亿,凤凰网8亿,人人网13亿,当当网8亿,完美世界8亿,畅游18亿)

 

看到了吗,在资本市场眼里,一个腾讯的价值大于整个北京互联网产业的价值。

 

任何一个行业,最终必然经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为王的过程,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吹西北风。十年前,网络游戏群雄并起,你看今日,腾讯独享半壁江山,十年前,三大门户何等风光,你看今日,三家广告收入不如一个腾讯。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腾讯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龙头,微信可以出海抢占国际市场,百度可以吗,新浪可以吗? 为什么腾讯可以,而北京的互联网同行不可以?

 

在PC时代,芯片技术是核心,英特尔掘取了全行业大部分的利润。软件时代,操作系统是核心,因此微软称王。

 

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首先颠覆了传媒行业,因此广告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占据信息入口位置的搜索引擎成为技术制高点,谷歌称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改变更多的传统行业,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这些新的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而广告的商业价值将被边缘化。

 

移动应用分繁复杂,但消费者不会每个应用和需求都安装一个APP,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移动社交网络就成了技术制高点。

 

腾讯的微信掌握的正是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在这个领域,全世界范围内,领导技术趋势的是中国的腾讯和日本的LINE,美国的facebook已经落在后面。

 

这就是为什么腾讯的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的原因所在。

 

当腾讯的微信已经在东南亚,南美,中东,南欧开疆拓土的时候,那些仍然困守在中国,赚点可怜的广告费的北京互联网同行们,试问,谁的竞争力更强?

 

深圳创新土壤

 

深圳的土地上,每过十年就会诞生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当然每一代都能看到他们转型和成长的倔强生命力。

 

康佳1980、TCL1981、中兴1985、华为1987、创维1988、1980年代的创业者们,几乎诞生于蛮荒年代,中国的科技产业几乎为零。

 

正是彩电三雄的壮大,为后来者打下了电子工业的产业生态根基。

 

如今瞩目的华为,在1990年代中期仍然不过是一家不起眼的渠道经销商而已。在2000年代初期,仍然没有几个业外人士知道。

 

酷派1993、比亚迪1995、1990年代的创业者们开始在电子工业生态链上寻找机会点,PC板卡,神舟电脑,无绳电话、DVD,MP3,复读机,山寨机,山寨平板,最终落脚在智能手机上,引发产业生态的大爆发。

 

从1990年代初的成长,到如今强大的产业制造集群能力,全球无出其右。

 

这个年代的成功创业者似乎不多,原因主要是深圳的电子工业仍处于模仿、积累阶段,但产业变化的气候实在过于频繁,每过三五年就换一种玩法,先前积累的资本很快又赔进去。

 

比亚迪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奇葩。有了一点积蓄后,以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杀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需要海量资金的,强者云集的汽车行业,甚至幻想着凭一己之力颠覆这个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这是怎样的理想主义精神!有这份勇气的创业者,在中国绝对屈指可数。

 

欧菲光2001、华星光电2009、腾讯1998、迅雷2003、快播2006。最近十年,手机制造业开枝散叶,在触摸屏、液晶屏、LED、电池、精密制造、激光3D打印、芯片设计等各个零部件领域,纷纷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秀企业。在这强大的产业生态支持下,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创新潮流里的风暴眼。

 

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和三星控制了产业链的制高点,深圳不过是个跟随者。但在硬件创新的大潮中,在智能穿戴技术、智能汽车风起云涌的时代,我认为深圳的产业竞争力有机会与美国同行一较高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腾讯也已经站在了历史一跃的关键时刻。

 

只要创新的沃土仍在,我们没有理由对深圳的未来失去信心。

 

我的看法是:

 

我们身处一个资本主义的大时代,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看清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有美好的将来。

 

中国经济的崛起,缘自市场的力量,而不是行政的力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先一步的政策放行,使得香港的资本大量进入和产业转移,是深圳能够在早期崛起的根本原因。

 

这种先行一步的优势,使得深圳可以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相对于内陆的同胞们自然具有更多的机会:在一块荒地上,谁先画个圈占有地盘,谁就占有了资源和财富。

 

这种发现和获得机会的能力,我称之为“眼光”。

 

虽然早期很多“人傻,钱多”的传说在坊间流传,但你千万别信以为真,真实的故事残酷的多。多少打工妹涌进纺织五金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庸庸碌碌终其一生;多少壮志未酬的技术精英找不到技术与市场的对接点,被迫放下架子,做一个普通的推销员。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永远只是那些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英。你或者看到了他的狗屎运,但是你却没有看到狗屎运背后的努力:那个摔跤的村长女儿并不是一生只摔一次跤,为何她选中了眼前这个司机,而不是那些围绕在她身边的其他追求者呢?

 

在资本主义时代,信息、资本、贸易快速流动,每一天都有很多机会在我们周边涌现,就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冒险。想要获得个人前途的成功,我们首先就要尊重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然后适应它,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获得成功。

 

时代在进步,随着中国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内陆的产业转移和沿海的产业升级。你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种转变,否则你将被时代淘汰。

 

从2003年开始,珠三角首先感受到劳动力的短缺,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沿海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叫苦连天。到2009年金融风暴,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大量沿海工厂失去成本优势:要么被迫迁移内陆或者东南亚,要么倒闭关门。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

 

从此之后,内陆地区得益于沿海产业转移,发展一日千里:这种机会,就像深圳在1980年代的满地机会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相信你在这场产业转移的高潮中具有当年深圳精英发现机会的能力,我建议你:不要去深圳了,赶紧收拾包袱,去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吧,大好前程,等待着你去开拓!

 

真的,深圳或者不合适你,你应该去更适合你的天地去开创你的事业。正如当年有无数的台湾人和香港人选择在深圳、东莞扎根创业一样,也同样有无数台湾香港人选择在本土发展。时代已经变了,深圳已经不是早年的一无所有,而是一座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的大都会。

 

那些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终究要被淘汰,无论我们如何不舍;那些位处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人们,终究也将在深圳无处立脚,不是深圳被抛弃了,只是失去了竞争力的他们被深圳抛弃了。

 

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是的,深圳的房价越来越高,我们的工资多年不涨,还在低处徘徊,究竟要多久,才能在深圳买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小房子呢?

 

我要告诉你的是:

 

如果你从事的是纺织、五金、电子这些低端加工业,你将永远没有机会出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内陆,那里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你;

 

如果你从事的是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智能手机、互联网、文化创意,那就要看你的位置了,你是在一家处于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

 

新兴产业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如果你是在一家小企业里混日子,譬如华强北的山寨机作坊,很快你就会发现混不下去了:既学不到技术,锻炼不了能力,又无法积累人脉,一旦企业倒闭,你就要失业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

 

我的答案是:趁着青春还在,赶紧转型。

 

如果你从事的新兴产业,又在一家生机勃勃的大企业里工作,那么我恭喜你:你的前程似锦,你就是深圳所需要的人才。

 

深圳的低端产业在转移,但深圳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失去:在中国产业创新的大浪潮中,深圳正处于时代的漩涡点。

 

中国的沿海地区各有优势:上海更适合跨国公司,传统金融行业、服务业人才;苏州无锡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制造业基地和研发人才,太阳能光伏产业欣欣向荣;杭州宁波是机械化工民营企业的重镇,山东辽宁是石油、重型机械的大基地,北京是国企总部基地,互联网文化中心,电影北漂一族的乐园,天津是航天等国家战略工业中心。

 

在中国产业崛起的大时代中,沿海地区各有各的精彩,深圳也不例外。在我看来,深圳就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产业脊梁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过去是时代的领先者,未来也将继续保持。

 

你之所以感到深圳的优势在流失,是因为内陆地区快速追赶的势头让你迷茫了,低端产业的转移让你惶恐了,但是你没有看到深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势头:

 

智能手机制造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实现对台湾、日本同行的产业替换,华为、中兴、酷派在全球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很多山寨机作坊倒闭了,但是更多的具有零部件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茁壮成长,他们是龙头企业下面的坚实齿轮,没有这个生态链条的成长,就不会有华为们的台前风光。

 

还有前海的大开发,创业板的金融支持,私募基金大量扎堆,甚至美国的创客青年也在关注着深圳,来到深圳开始硬件创新、可穿戴式设备的创业。深圳的创新精神从来没有流失,这里有全国最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适应时代浪潮的人留下来,失去竞争能力的人退出。

 

在深圳产业转型,迈向创新之都的路上,低端产业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是时代的必然,有失才有得。

 

房地产的节节攀升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反映:正是因为有更多的人看好这里,来到这里发展,房价才会走高;无论通过什么样的行政政策打压,房价只会在短期内短暂下调,然后再次报复性反弹,直辖市这种行政计划思维更加不可行。

 

你以为土地供应增加了,房价就会下降,事实上你除了在东莞或者惠州得到一个深圳的户口以外,不会有任何的分别,深圳市中心的房价该是那个价,仍是那个价。保障房政策只会带给有政府关系的权贵利益,对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不会有任何助益,放弃幻想吧。

 

你看看美国的硅谷,不是直辖市,只是旧金山郊外几个县城的组成,房价却是全美国最贵的地方之一,和纽约曼哈顿相比也不逊色。只要产业经济继续欣欣向荣,房价必将继续走高,如果他停滞不前了,或者下跌,那也将是你要离开的时候了。

 

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思维,而不是计划思维。计划思维只会让深圳作茧自缚,如果你爱深圳,就请不要再呼吁什么直辖、保障房之类的建议了。

 

深圳的成功,我再重申一遍:是政策的率先放开,而不是推动;是因为这里离香港资本主义社会更近,离北京计划经济中心更远;同样放开的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获得了巨大成就,珠海厦门马马虎虎,汕头贫困落后——你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

 

对于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

 

1,真正了解你的能力所在如果你是适合深圳科技创新产业的人,那你就来吧,这里有很多优越的工作机会等着你,你会获得与你的付出努力相适应的优厚薪水,锻炼技能,积累人脉,数年之后机会到来之时开创自己的新事业。

 

2,如果你认为你更适合在传统产业中淘金,那就趁着产业转移的东风,到西部大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去冒险吧。人傻,钱多,速来。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