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四大行”是不是会在央行支持下,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大家争吵、猜测不已。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懂“政府的心”。
房地产行业目前是中国的支柱行业、先导行业,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它“支柱”到什么程度,“先导”到什么程度,多数人认识不充分。今年以来,为什么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凄风苦雨,就是因为房地产不行了。
房地产投资增速一下滑,钢铁、水泥、玻璃需求就下滑,那么炼钢用的煤炭当然进入熊市。靠钢铁谋生活的河北、辽宁,靠煤炭过日子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经济增速马上就表现出来。
今年7月和8月,全国经济数据再次出现下滑,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楼市低迷。房地产在当今中国,就是唯一的支柱,大而不能倒。
所以,在政府眼里,楼市远比股市重要。如果楼市和股市都掉到海里,快淹死了,政府当然要先救楼市。而且,只要楼市真正需要,任何政策都会出台。
今年以来,房地产救市行动已经搞了两波,地方政府受命冲锋在前。
“第一波救市”从4月开始,由无锡、南宁等城市打头阵,随后杭州、济南、沈阳等快速跟进。这波救市政策以放松落户政策、放松限购为开端,最终实现全面取消限购。
到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里,仅剩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珠海、三亚没有取消限购。
然而,仅仅取消限购对楼市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只有在杭州、青岛、厦门、天津等中心城市,8月成交出现了明显放量,其他多数城市楼市仍然低迷。
在价格上,楼市的低迷更是全面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70个城市楼市统计数据显示,在新房价格环比上,只有厦门一个城市仍然轻微上涨,其他城市,包括北上广深都出现了下跌。
因此,近期我们看到了“第二波”救市政策的出台。
这一波救市政策核心是放松信贷和给与财政补贴,比如福建明确要求银行放松对首套房的认定标准,四川则对向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家庭提供“平价贷款”的金融机构,发放3%的财政补助。
最近,湖北省要求对于购买首套房的市民,贷款时给予基准利率0.7折的优惠,并减半征收契税。
对于地方政府“干预”信贷政策,有专家表示异议,并认为难以执行。其实不然。地方政府的这些要求固然是越界了,但央行和银监会并没有“叫停”。
事实上,国家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出台差异化救市政策的。所以,这些所谓的“干预”肯定是被默许的。
更何况,地方政府有大量财政资金、各种政府性基金,以及下属国企的存款,有这些“胡萝卜”在手,不怕大银行不就范。
所以,这些地方政府设计的“信贷政策”,还是能在相当程度上兑现的。当然,银行也不是傻瓜,风险明显偏高的人家也不会贷。
应该说,有了第一波取消限购,以及第二波放松信贷,省会和部分经济中心城市的楼市,会陆续出现成交放量、价格筑底的迹象。但对于三四五线城市来说,这些措施的作用仍然有限。
所以我猜想,到了明年年初,还会有第三波“救市政策”出台。而这波“救市政策”,则有可能是中央政府主导的。
在幕后休息了一年之后,那时候也该中央政府发挥作用了。
给国家开发银行的1万亿PSL贷款,将通过“棚改”逐步发挥作用。这个,可以看作是国家层面的一种救市政策。但是负面作用同样存在,因为“棚改”会增加住宅供应量,对郊区、新区的鬼城形成最后一击。
此外,国家可能会对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发债等出台新的政策,让他们更容易借到钱,避免出现开发商大量“渴死在海水里”的现象。
当然,央行还会继续通过SLF、PSL等方式,适当增加流动性,并引导市场利率走低,这些都将在大环境上利好楼市。
此外,未来政府收购积压商品房用来做安居房,也会力度有所加强。虽然总量上不会太大,但仍将救活一批开发商。
如果明年出现新的状况,央行全面减息、降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当然,这些都将是备用的手段,能不用最好不用。
但这些举措,仍然只能对中心城市楼市产生作用,大量的中小城市的郊区、新区楼盘,基本上不可能咸鱼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