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中国经济增速“被高估”?

作者:史蒂夫·约翰逊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5-06-10 18:23:49点击2246


据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估计,由于计算方法上的一个问题,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被高估了一到两个百分点。

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就意味着在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12个月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只有5%到6%,而不是中国政府公布的7%。

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受到广泛质疑。许多评论人士声称,这一平滑得令人生疑的数据因政治原因而受到了操纵。

不过,与上述说法不同的是,凯投宏观的分析表明,导致中国GDP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是计算方法上的技术问题,而不是出于任何故意的误导企图。

此外,如果这一分析是正确的,它意味着包括印度在内的一系列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可能在无意间高估了经济增长数据。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所谓“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该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胀的指标,用于将对名义GDP的估计,转换为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GDP数据。

平减指数是一个比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覆盖范围更广的指标。出于这个原因,该指数往往被视为衡量经济中总体价格压力的更有用的指标。该指标是美联储(Fed)优先采用的通胀指标。

由于GDP是衡量国内产出的指标,理论上其平减指数只应该反映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在实际操作上,这意味着在计算GDP平减指数的过程中,应将进口商品的价格排除在外。这在拥有“健全统计体系”——按照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刘畅的说法——的国家是一种例行做法。

很多情况下,不这么做可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然而,在进口价格通胀的变化与国内商品通胀的变化大不相同时——比如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或下跌时,不扣除进口价格的变化就会产生较大影响。

如图所示,2007年当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升高时,美国CPI上升幅度大大高于GDP平减指数,从而扩大了“通胀率差距”,即两种指标之差。

更近一些时候,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国的通胀率差距转为负值。凯投宏观表示,日本、英国和德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但是,由于中国在计算多数经济领域的平减指数时没有扣除进口价格的变化,其平减指数更紧跟PPI。

刘畅说:“(因此)中国的GDP平减指数就不能精确衡量国内产出价格的变化。当进口价格上涨时,它夸大了通货膨胀,而当进口价格下跌时,它又低估了通货膨胀。”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平减指数下降到-1.1%,这是自2000年后第二次转负。相比之下,CPI为+1.2%。这意味着中国的通胀率差距已扩大到2.3个百分点,即使美国等国的通胀率差距已出现大幅下降,如图中所示。

因此,如果平减指数被低估,那么实际GDP增长率就被夸大了同等幅度。

刘畅说:“一个合理猜测是真实的通胀水平比平减指数显示的要高1到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一季度实际GDP增长率应为5%到6%,而不是7%。”他还说这个较低的数值更接近于凯投宏观基于活动数据估算得出的4.0%。

5%到6%的数字也更接近于其他机构的估计,花旗银行(Citibank)估计真实的增长率数据“低于6%”,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中国中心估计为4%,朗伯德街研究(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预测仅为3.8%。

刘畅强调,凯投宏观并不是暗示中国国家统计局有意歪曲平减指数以夸大经济增长数据。相反,问题源于国家统计局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局限性。

因此,如果上述分析成立,那么众多新兴市场可能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这意味着新兴市场的增长通常在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时被低估,在原材料价格疲软时又被高估,而目前正属于后一种情况。

刘畅说:“许多国家的统计机构采用了与中国一样的方法,因为它们缺乏收集追踪投入价格以及最终产出价格所需数据的能力。”

他特别强调印度是另一个容易出现这一问题的国家。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