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深圳地位仰仗“国中之国”的发展逻辑

作者:黄自浩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5-12-11 10:23:12点击3120


■从中国的国际地位说起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然成不容忽视的力量,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外交上,中国表现的极为活跃,在对众多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大国风范,特别是在整合第三世界方面,中国的一些作为甚或引起美国的嫉妒与恐慌。

一直以来,中国被美国视作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历次大选,中国都会成为竞选话题。投资大师罗杰斯把中国作为未来投资的主要方向。比尔盖茨也曾在公开场合说,未来中美将是领导世界的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笔者不认为这是盖茨的溢美之词。

关于中国的议论,世界有很多声音,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个是“中国威胁论”。笔者以为,但凡被视作威胁,多少是具备一定的实力的。中国无须像李明博卸任时那样自己背书“韩国是主流国家”,早已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心,在多极世界格局中占据一极。

但是冷静一想,中国不过是个发展中国家,2014年人均GDP世界排名仅居第84位,如此实力,何以成为美国忌惮、国际瞩目的厉害角色呢?其中的奥秘在于中国有一个“国中之国”。

■何为“国中之国”?

简单说来,笔者所指的“国中之国”是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巨大的经济总量支撑起来的“国家中坚力量”。具体说就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庞大的知识精英群体、相对数量巨大的富裕阶层、强大的国防实力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的“国中之国”。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口和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政府只需利用这两者的最优势部分,就具备了极具竞争力的国家力量。

直观地看,如果拿中国最富裕的3亿人与美国的总人口相比(美国总人口3.21亿人,2015年统计),人均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国民素质也不再悬殊。说到这里,可能许多人不认同笔者的观点,认为国家的实力要看整体。但是笔者定义“国中之国”是有充分依据的。

在民主国家,可能很难形成国中之国。国家确乎是一个整体,政府会顾及到各个群体的意愿,因此政府的权力意志会受到诸多牵制,特别是“民富国穷”的现实,让政府的在国际上的作为大为降低。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总量也很可观,但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中国政府是最为富有的政府,也是不受民意掣肘的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在国际舞台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国中之国”是形成的机理

如果基于“均富程度”来评价国力,则中国毫无优势可言。但是中国政府能够集中“优势力量”来提升国际地位。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来,国家的经济战略是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刚起步中国经济是必要的。投资和出口是一种经济积累,而内需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消耗。

中国一直内需不足,实际上是政府有意为之。坦白说,我们还没到享受的时候。政府为什么一再强调要“把握战略机遇期”?其背后的内涵是,我们需要韬光养晦,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夯实国家基础。强有力的政府可以不受各种势力的牵制,以高效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实现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具备了极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技术力量不断提升(中国已然是技术出口大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充满活力的经济体。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牺牲了部分人的利益,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弱化了政府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效率和公平本身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

今天,中国在国际上日益显示出实力,积极拓展国际空间,在各个领域获得了诸多话语权,国际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成为国际货币(世界性的储备货币)已成事实,在外交上显得从容和自信,同时应付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而霸气外露。

在发展国家实力方面,中国政府可以利用庞大的财政收入来发展战略技术,如国防、航空、航海、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这些关键技术的获得,能够直接转化为国家实力。西方对中国一直有高端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就是忌惮中国对西方的全面超越。可以这么说,一旦中国实现了在高端技术领域的超越,即意味着对西方国家实力的完全超越。这就是“国中之国”奥秘所在!

■国中之国背景下的战略城市

中国的政治结构和“国中之国”的现实,必然导致优势资源向大城市高度集中,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超级城市的原因。大都会对经济和财政的贡献占绝对比重,政府对城市的发展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是关注三农问题,那只是出于维稳需要的抚慰之举,实际上政府的工作重点一定是在城市,城市是政府的钱袋子。也就是说,维系“国中之国”倚重的是城市!

显然,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各直辖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就是支撑“国中之国”的战略城市。这样的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知识增量、物流增量、资本增量显著等特征,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较于其他城市更快,更有活力,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不可逆的繁荣特性。实际上,它们同时也是“国中之国”体制下的最大的受益城市。

■“国中之国”&“卓异主义”成就深圳

卓异主义,是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里于1831年专为美国所杜撰的一个名词,意指美利坚合众国因其独一无二的国家起源、文教背景、历史进展,以及独特的体制与政策,并基于卓越的发展成就,为其他发达国家无可比拟,故称为“卓异主义”。卓异主义一度被解释为美国社会成功的核心理由。

具体说来美国具有以下特征:美国是清教徒建立的国家,以契约精神和自律精神著称。最初的美国移民都是受迫害或是不得志的落魄人士,凭借一代代人的不息奋斗,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美国人有强烈的优越感,他们自认为遵行昭昭天命,按照上帝的暗谕,成为世界公义的代理人。

深圳与美国类似,都是从无到有,从微茫到强大的过程,其发展逻辑和精神特质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圳最初是一个草根城市,大多数来深圳的人,没有什么背景,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因此独立与自由是深圳人的基本特征。深圳以奋斗者为本,没有历史包袱和体制沉疴,基于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和自由而公平的就业环境,实现了“精明增长”,如同一骑绝尘,短时间里迅速崛起,已成为中国内地事实上的首要性城市。2014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达1.6万亿元,在中国社科院《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城市百强 100强名单中,深圳超越香港排名全国第一。

深圳的发展成就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理所当然成为“国中之国”的权重城市。深圳的成功,造成资本与人才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向深圳集中,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当下深圳日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城市发展战略清晰,知识群体的高度聚集,坚持与世界接轨的价值主张,城市多样性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可持续发展准备了基础,有理由相信深圳的巨大潜力。

显然,深圳已成为“国中之国”的一个样板城市,代表的是中国未来治理模式的方向。从根本上说,深圳的胜利,这是价值观的胜利,是自由体制和创新精神的复合体,与国中之国的具有内在矛盾。“国中之国”是不可持续的,其运行机制存在本质缺陷(局部实力在持续竞争中得不到资源支撑,最终一定走向崩溃,如同前苏联的军备竞赛)。但在一定阶段,中国的国中之国体制还将持续,直到中产阶级崛起,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分流,最终实现均衡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如此,“国中之国”不失为中国独特而成功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