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都人民平均工资
在北京生存,月入多少才能过得下去日子?答案可能需要计算很多东西。
在这个城市,能否活下来全靠俩字——工资。这里有三项参考数据,分别来源于北京市人社局、智联招聘网,以及一个工资计算平台。
前不久,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关于公布2015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通知”显示:
2015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年薪85038元
月平均工资7086元
此次调查涉及城镇非私营单位5.1万家,就业人员724.4万人,囊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19个行业门类;涉及城镇私营单位2.4万家,就业人员160.3万人,由于私营单位中没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个行业门类,因此调查了18个行业门类。
另一项来自智联招聘的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国32城春季求职平均薪酬排行榜》数据显示:
全国各大城市平均薪酬为7018元
其中北京平均薪酬8717元
位居榜单
第二名
最后一项来自工资计算平台调查显示,2016北京市平均工资为6909元,其中,4.5K-6K、8K-10K区间所占比例最大
综上得出一个有趣的现象:7086元、7018元、6909元,调查机构级别越低,大数据得出的额度越小。
除此以外,来自团北京市委联合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北京打工者的“生存时间”严重侵占“生活时间”:
非公企业青年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2小时,两者相加约11小时,每天24小时,扣除吃饭睡觉等琐事的时间,还有空余时间3小时,大部分青年表示上班比较累,上网(29.9%)、看电视(16%)、逛街(11%)是空余时间最常会做的事情。
2 北京的有钱人
北京普通人民的薪资我们知道了。那么,富人们的情况呢?
今年2月底春节刚过,2016胡润富豪榜出炉,北京首次超越纽约成为全球“富豪之都”。
在约有2152万人口的北京
居住着101位超10亿美金富豪
这101位富豪富可敌国
他们的财富总额总计2830亿美金
超过了爱尔兰、葡萄牙这些欧洲国家的GDP
其中,以夫妇身份出现者有18位——
包括潘石屹、张欣夫妇,以及新入榜的黄有龙、赵薇夫妇;
剩下单打独斗的有——
男: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以17亿美金身家排全球1239位
女:74岁的陈丽华(《西游记》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妻子)
51岁的吴亚军
58岁的肖文慧
(三人均有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背景)
除了这些长辈
大数据还告诉你:北京80后最有钱!
如今,银行越来越没钱,有点零花钱全放余额宝了,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亿元;
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
2015年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
另有理财平台的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的年投资额位列全国前三甲,北京人民果然为钱奔命,投资额占全部用户的14.8%。
从年龄分布上看:
70后和80后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占比分别为44.41%和25.63%,财力雄厚,闲置资金较多。
这个数据亦有腾讯背书,在腾讯发起的“2015中国家庭调查”中,
70后、80后的中高收入者投资理财收益较高,因为他们可以将投资项目多元化,规避投资风险。
90后占比为12.37%,是投资的第三大群体。
3 帝都通勤交通费
2014年12月28日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因为从那天起北京就永远告别了2块钱随便坐的日子!
调价以后,每个自然月内,乘客乘地铁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每张卡支出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打8折;满150元后,超出部分打5折;支出累计达400元后,不再打折。
以前2块任意坐,现在,假设按每趟5块来讲,每月花费220。
看看下面的通勤时间,少于5块的有多少人?
4 帝都房价
在北京,买不起房是许多北漂族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忧伤。在北京买房到底有多难,看完数据保证让你透心凉心飞扬~
来自链家的最新数据:
来来来,算算,在北京的你,不吃不喝,所有的收入拿去买个房,需要多少年?
给你算算:
按100平米,价格3万元/㎡计算
还款总额要470万
假设你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
月工资8千元
需要整整48年
也就是说要70岁才能买上!
(画外音:大孙zei!爷爷买的房,正好给你娶媳妇用!)
何况大学毕业生在北京的起薪是酱紫的……
易居报告数据还显示,2015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7.2,其中北京房价收入比14.5,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购房难度最高的城市。(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应了我们购房的难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我们再用大数据揭秘一下
是谁买走了北京的房子?
不能否认的是,卖肾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房产支付,丝毫不影响房产市场的火热现状。看看房子都是谁买了北京的房子?
链家数据君倒腾出2006-2015年北京链家38万套二手房买卖数据,誓要一探究竟。
北京:购房绝对主力
降幅明显,2015年占比降到36.03%
非京籍:河北是真爱,天津让人惊讶
河北位列非京籍省市第一,不仅占比最高,而且涨幅最大
天津占比持续下降,其本市吸引力越来越大
内蒙、山西、陕西、四川:煤老板真少了
浙江、上海、广东、海南:投资客真少了
5 房租支出
说完房价说房租,看文章的你表示这个还稍微靠点谱。然而,北京可以说是全国人均房租支出最高的城市!
日前,网上出现了一份全国房租最贵100个城市排行榜,毫无悬念的,我们大北京傲居榜首!
据悉,北京单价69.27元/平米/月,以一套70平米的刚需住宅为例,
一个月就需要4848.9元,加上水电气宽带,总共约5000元以上。
即便是3人共住70平米住宅,每人每月也需要1700元左右!
如果觉得以上数据不够权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中国房价行情平台发布的中国城市租金排行榜,对42个主要城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经济大市)的房屋租金统计对比同样发现,北上深三大一线城市的租金在全国遥遥领先,广州以及杭州、厦门、三亚紧随其后。
按照这个图表的数据,北京的平均租金达到71.24元,也就是说在北京租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价格要超过7000元,当然在中心区域,则远远不止这一价格。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租金都是平均租金的概念,即在市辖区的所有的房子平均租金价格。在任何一座大城市内部,中心区和偏远区域的租金价格差异极大。)
在这般房租水平的背景下,年轻寻梦的面孔们面对的是什么?
毕业租房群体越来越庞大:2016年毕业季已悄然拉开帷幕,预计今年北京将有24万毕业生(包括高校研究生、本科、专科),创近7年毕业生人数之最。
毕业季租金逐年递增:从2010年7月份的47.2元/㎡到2015年7月的72.8元/㎡,涨幅达54.2%。因此2016年毕业生面临的租金压力也不会太小,租房支出将成为北京生活的一大成本。
毕业生租房支出占比:毕业生房屋出租达到了开销的65.3%,远超过所有支出的一半以上。69.2%的毕业生必须依赖父母资助。
中心城区房租增幅稍快:2环内房租6年内涨幅为57.7%,5环外6年房租涨幅为48.5%,相差10个点左右。因为这个差距的存在,2016年毕业生们更有可能会选择租住在更远的四环五环等。
6 北京六环城乡结合部的秘密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五环之歌》想必许多人都知道。那六环呢?住在北京的人可能都知道,这里是北京城乡结合部,聚集了大量多样的人口。
大数据能发现怎样的另一个北京?
首先,数据可以推断五环与六环之间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的规模与构成;
其次,数据描述了这些常住人口的职业身份与日常生活状态。
大家看下面左图,北京五环与六环之间的区域,藏着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可以说,这些数据里隐藏着“另一个北京”,最穷和最富的人都住在这个区域。而且很少有方法可以知道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以及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多少人住在五环外?
北京首次披露人口分布情况:超一半人口住五环外
2015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北京人口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环线人口分布情况。数据显示:
人口分布呈现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的特点,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9万人,占全市的51%;
外来常住人口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其中有65%的外来常住人口住在四环至六环间。
常住人口数位居前三位的区县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这三区人口占全市总量的46%。
常住外来人口位居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三区外来人口占到全市的52.6%。
五环六环的房子有多少?
住在五环六环外,挤到市里来上班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北京商品住宅库存分布始终以五环至六环之间为主。甚至从2016年开始,主力区域外延至六环以外。
根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目前六环外住宅库存占比高达40.35%,居各环线之首,相比去年同期占比上升4个百分点。
链家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5月,共有15个住宅项目引入北京,仅房山区的新推项目供应就占总推盘量的近5成,针对刚需上班族的、预售价格在4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楼盘就占8成。
而如果扎根五环到六环甚至六环外,而工作却在五环内,就意味着早高峰基本需要奔波几十公里:要么是挤在地铁里,要么是堵在公路上。
业余时间怎么过?
五环、六环外,除了上班,不出门
工作时间,这些住在边缘区域人口的出行分成两个方向,两个类型:
一个方向是非正规的就业,传统上认为的流动人口,或者来自于农村非正规就业的人口。另一个方向是前往上地、中关村西区就业的高学历人口。前者公交上班,后者打出租车上班。
业余时间,通过数据观察居住在这里的人群,他们工作时间较长,晚上21点到24点是回到居住地的主要时间段。
而且周末出行距离较短或较少出行,休闲活动呈现比较单调的状态。
与大数据相对应的是,清华大学也曾对这个地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问卷调查,发现: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们的日常通勤距离,比北京市居民的通勤距离短,而且学历越低的话,通勤距离则越近。
五环和六环之间生存者——一个被忽视的城市边缘区的群体,他们住在一个临时的家,一间可以睡觉,每月只需要1000元钱左右,就可以拥有短暂生活和爱情的地方。他们是这座城市中的临时居民、暂住者,既进不了城,又回不去故乡,折射了这个国家无数人的身影。
在一个城市,如果你去问一位街道主任:“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回答:“我们的统计是10万人”。但是,下一句话他说:“我估计这个地方得有30万人。”官方对城市现状情况的掌握往往有欠缺,更别说制定出合理的城市政策。
大数据听起来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作用却不可忽视。
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大数据,就可以算出北京任何一个角落一公里乘一公里细粒度的空气质量,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去跑步、什么时候让小孩出来,并且这个细粒度也是我们下一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前奏,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污染,必须知道哪个地方总是被污染,才可以去分析。
比如能耗。用大数据算出过去一个小时里面北京到底有多少汽油被加,从而改进我们能源的基础设施,比如区域加油站不够?哪个区域建多了?
比如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一般10年一个版本,但是5年之后变化很大,可能因为规划不合理,可能因为政策导向变化了,在做下一个版本的规划时,必须知道靠大数据知道当前这个城市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哪里是科学文教区,哪里是成熟商业区。
……
这就是大数据下的北京。而真实的感受,只有亲自经历了才会更直观更细致。无数挤地铁的日子、加班的日子、焦虑迷茫的日子,因着那些可期盼的远方,那些无数的可能性,才是坚持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