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占比是衡量经济发展类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三产占GDP比重都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而中国的一些省份的三产占比已经赶上了这个水平。
笔者通过对2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部分重点城市的数据未发布或不详)三产产值及占比的统计发现,目前北上广深杭的第三产业占比均已超过六成;一些城市由于工业下行,所以第三产业占比也比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大市的三产占比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上广深杭占比超六成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
不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三产占比差异极大。一般而言,区域辐射力越大,三产的比重和产值就越大。因此第三产业产值和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辐射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25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三产占比超过了六成,其中北上广深杭5个发达城市不但服务业产值占比高,而且总量大,说明这五大城市的服务业对外辐射力最强。
其中,北京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352.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1.9%,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占比,均高居各大城市榜首。
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59.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86.8亿元,增长1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85.2亿元,增长11.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79.7亿元,增长9.2%。
北京之后,上海的产值和占比均位居第二。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9175.70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深圳市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1.1:58.9优化为38.9:61.1。第三产业中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和以八项支出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分别实现增加值970.71亿元和787.84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4%,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4.7个和17个百分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北上广深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本省,而且还服务于周围省份甚至全国范围。比如北京的服务业不仅服务于整个京津冀,而且聚集了大量的央企总部,北方很多民营企业将总部迁到北京。而上海则是很多世界500强在中国乃至亚太总部的所在地。至于广州和深圳,虽然辐射范围不如京沪,但也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
例如,在福建泉州,当地上市公司众多,但为这些上市公司提供上市服务的机构大多来自上海或者深圳。
另一方面,随着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成本要素的不断提升,一线城市也很难再发展一般工业、重化工业,很多产业已经转向了周边地区,例如北京的不少产业都迁到了河北,在“退二进三”的方向之下,这些城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因此三产的比重也不断走高。
不过,同样是一线城市,同样是三产比重超过六成,但广州与另外三大一线城市的三产结构还是有较大差别。当前,金融和高科技是城市升级发展的标志性产业。一个城市要有在全国经济竞争中有话语权,常常需要在这两大产业上有突破。比如深圳不仅有深交所,而且高新科技产业发达,A股上市公司就达到了200多家;上海有上交所,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不仅坐拥大批央企总部,而且还有中关村,金融和高科技实力十分雄厚。
相比之下,广州在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都处于发展进程中。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全国最为发达的专业批发市场。不过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传统商贸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而传统商贸占广州的三产的比重非常高。这也是为何今年上半年广州名义增速明显不如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原因之一。当然,近两年广州也正在加快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的步伐。
北上广深之外,作为二线城市中的佼佼者,杭州三产的表现颇为引人关注。尽管不具备一线城市那样的对外辐射力,尤其是无法像北上深一样在金融方面占据重要一角,不过仰赖于互联网信息经济的发力,杭州三产的对外辐射力亦不容小觑。
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0.55亿元,增长14%,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4、2.69和8.09个百分点,结构由去年同期2.9:39.3:57.8优化为2.8:36.6:60.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站上了60%的新台阶。
这其中,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193.76亿元,增长26.2%,占GDP的23.8%,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和1.1个百分点。其中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产业分别增长48.7%、48.3%和41.9%,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增长35.4%和31.4%。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教授告诉笔者,杭州这几年主要是抓住电商等新的经济形态,主打智慧经济、智慧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不过,占比高的并不只是北上广深杭这几个沿海发达城市,像太原、哈尔滨和西安这几个内陆城市上半年三产占比也超过了六成,这些城市三产占比较高的原因与北上广深杭则有所不同。
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工业所在的省份工业以传统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由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下行,对于这些省份原本占优的工业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中西部的不少城市,包括西安、昆明、太原等地,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交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再加上随着中西部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省会城市作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房地产业也获得快速发展。此消彼长之下,这些城市的三产占比也不断提高。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类似太原、哈尔滨等城市,上半年占比较高也有季节性的因素,由于这些城市上半年二产产值占全年比重较低,因此三产占比比重相应也会高一些。若全年下来,则三产占比可能很难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例如,去年上半年哈尔滨三产占比高达63.58%,比今年上半年还高,但去年全年哈尔滨三产占比为55.9%。再比如,太原去年上半年三产占比达到了65.52%,但全年下来为61.33%。
工业优势城市继续选择向高端工业升级
与这些城市相比,不少重点城市的三产占比要低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三产占比低于54.1%的城市,三产的占比就比较低。在本报统计的25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6个城市的占比甚至低于50%。
这些城市主要由两大类,一类是沿海外贸明星城市,如佛山、东莞、无锡、宁波等,这些城市作为出口大市,以制造业为主。这其中,佛山三产占比仅有39.6%,宁波仅有46.3%,无锡和东莞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之下,直辖市、省会城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公共资源方面相比其他地区有较大优势,因此很多普通地级市的制造业企业在做大之后,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会把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总部搬到这些一二线城市里面,比如佛山、东莞的不少企业会把总部设在广州、深圳。长三角的很多企业则将总部往上海、杭州转移。
丁长发说,财力雄厚的一二线大城市,对企业设立总部有不少奖励和优惠,这会进一步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向这些中心城市转移。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认为,对传统的外贸明星城市来说,未来要完全像杭州这样通过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也不现实,因为本身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要完全转为以三产为主的结构也没必要,因为他们的优势不在这里。”王树华认为,这些城市未来的转型主要是产品的转型,把产品的技术研发做上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另外一些三产占比较低的核心城市,则主要是来自中西部省会城市、直辖市,如合肥、南昌、长沙、重庆、郑州等城市。如合肥占比仅有42.6%,南昌占比47.2%,长沙仅有46.5%,重庆也仅为50.56%。
这几年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落地。比如制造业里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发展都比较不错。
以合肥为例,由于紧邻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呈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综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资源,以及安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加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作为该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肥吸引了美菱、荣事达、海尔、格力、长虹、美的、华凌、三洋等家电巨头落户,并一举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在重庆,在全国工业经济下行情况下,上半年,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这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34个保持了增长,占87.2%。
专家指出,对不同地区而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应的分工和发展角色,并不是三产比重高就是好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就业占比都会下降,但对很多地方来说,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不能放弃第二产业,而是要将二产、三产更好地联动起来。(本文首发于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