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先天总是有体力,在农业社会有体力能干活就有收成,生孩子就是大概率的收获,而且在农村家庭维持运营的最低人口数是4人,所以那个时代人们必须多生孩子。家庭人口数越多,独立维持运营的能力也就越强。
现在以工业、服务业为主,靠的是情商和智商、情商和智商带有相当的先天成分,而人在现代社会不能只靠体力,所以生孩子不是总能有用、后天培养负担太重,生错孩子甚至会成为负担。
加之医疗改善成活率高、成年人享受多,所以进入工业、服务业社会后,生育率都会大降、家庭结构快速变小。多造爱而少生子的“少子化”时代到了。
而家庭结构变小、人口减少,独立运营的能力也就越弱,必须要借助外界的分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城市规模反而会因此急剧扩大!人口减少、城市扩大,这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四口人是农村家庭维持运行的人口数底线,少于四人则在分工不细、什么都要自己干的农村无法维持,因而只能进入城市,从而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顺着推理下去,城市居住需求因此得以扩张,而且从长远来看城市的户型需求面积一定是偏中小、而非大户型的。同时户型需求的主流片区、主流城市,也将与我们的自以为是的东西完全不同。
由于存在极细的分工,城市因此取代农村,成为低成本、多机会的生活场地,城市的总成本其实是远低于农村的,在农村,很多事情的成本其实接近于无限。
未来的中国社会将出现这样的一幕:越穷的与能力越弱的人、以及人口数越少的家庭,越需要城市;而越富的与能力越强的人、以及人口数越多的家庭,对抗城市的能力才越强。
只有后面这样的人才能够去郊居化、度假化,其他的人与家庭必须挤在城市,无论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无论他们今天是否离开了这样的地方,最终他们都将回来。
如果不理性思维,人们天然地会以为,农村是穷人和弱者的最好归属。其实农村恰恰是穷人和弱者的坟墓,他们的希望与可能在城市而不在农村。
社会上,相对穷的、能力弱的普通人,是远远多于相对富的能力强的人的。所以能够抵御城市的人是极少,大城市的人口从长远来看无须担忧,人口外流是个短期性现象。
有些人动不动会想回到农村,自己的压力就因此会变小,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的想法。甚至有的人会认为,农村土地是很多人最终的归宿,这也是不了解规律的狂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