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业观察
楼市调控重在遏制投资需求

作者:廖群 类型:行业观察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16-10-21 10:43:51点击2008


今年国庆期间是内地楼市或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9月30日至10月6日,在全国13.6亿人民或在外或在家享受国庆长假期之时,北京、天津、南京、厦门、杭州、苏州、合肥、无锡、成都、郑州、武汉、广州、深圳、佛山、南宁、珠海、东莞、福州、惠州等共计19个城市先后发布了新的楼市调控政策。短短7天时间内如此密集的地区调控政策发布,为内地楼市调控以来所罕见,似有违[因城施策],而又回到[中央调控]了。从政策内容来看,均为在此前调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限购与限贷,目的在于遏制楼市的投资性需求。上述19个城市或是一线城市,或是核心二线城市(即发达程度较高的二线城市)。

显然,新一轮的调控是政府对于近两年来这些城市楼价飙升的进一步回应。这两年来,以深圳起头,一线城市先涨,接着一线城市周边的核心二线城市跟随,然后其他区域性中心的核心二线城市接力,形成蔓延式的楼价相继飙升态势。仅就今年的情况来看,8月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分别按年上涨23.5%、31.2%、21.1%及36.8%,核心二线城市的按年涨幅则在15%至44%之间。

■明年下半年或调整

新一轮调控反映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阻止楼价进一步上涨的决心。调控政策发布后,一线与核心二线城市的楼市已迅速降温,交易量大幅下滑,楼价则开始横行,相信一段时间后将进入一个下跌周期。如果这一轮调控仍不能阻止楼价的上升,则政府将推出下一轮更为严厉的调控。所以,楼价调整期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然,进入调整期将是逐步的。按年计算,预计今后几个月仍会维持上涨的局面,但涨幅将不断减缩;明年上半年将开始下降,真正进入调整期。

楼价飙涨的直接原因自然是供不应求,即居民对于房产的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实际上,就居住需求而言,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房屋供给已经不少,能够满足基本需要。但由于还有投资性需求,且这些需求异常旺盛并日益增强,导致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显然,要解决楼价飙涨问题,必然要从解决投资性需求的过度旺盛问题入手,这已是市场共识。

可是,如何解决投资性需求过度旺盛的问题呢?办法却有不同。大而言之,无非是两种,一是遏制,二是削弱。差别在于,遏制是阻止旺盛的投资性需求的实现;削弱则是弱化旺盛的投资性需求本身,或称为内在的投资需求。显然,前者是短期之计,是治标;后者才是长远之策,是治本。

■调控措施不能放松

然而,新一轮的调控措施也好,此前的调控措施也好,虽都着眼于投资性需求,但都重在遏制,而非削弱。内地楼市调控的两大核心内容是限购与限贷,新一轮调控就是深化限购与限贷。显然,限购与限贷就是遏制,而非削弱居民内在的房产投资需求。这样,内在投资需求仍在并依然旺盛,甚至由于[受限品更贵重]的心理而更加旺盛,只是在外部强加的限购限贷措施下实现不了。此种需求遏制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效果难以长期持续。

首先,政府的限购限贷政策会应时而变,仅两年前的2014年9月政府不就是放松限购限贷政策,从而开启了过去两年新一轮楼市的上涨周期吗?一旦这些调控措施放松,仍然旺盛的内在投资需求又将有了实现的可能而冲向市场,进而再次推高楼价。

第二,由于内在投资需求仍旺,居民就会从各种管道寻找政策的灰色地带,进而冲破政策的遏制。如前一段上海人的假离婚买房风潮,以及非本地居民开假工作与收入证明,补交或是提前交社保金而取得购房资格等都说明这一点。

第三,由于内在投资需求仍旺,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于当前调控政策的适应性也不断增强,从而政策的遏制效果不断减弱。比如限贷,今天觉得难以承受的三成五(首套)或七成(第二套)的贷款首付比率可能几年后就能够承受了。过去十几年来,内地楼价在政府的不断调控下仍不断地上涨,正表明了此种需求遏制性调控政策的局限。

所以,长远而言,楼市调控应该从遏制转向削弱居民对于房产的内在投资需求。否则遏制性调控政策需要不断加码,如不加码,甚至由于其他需要而有所松动,被临时遏制的投资需求,将被解放而重新推高楼价。但不断加码又将导致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降低,也必然会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相冲突。

如何削弱居民内在的房产投资需求呢?导致投资需求旺盛的原因很多,如人们提到的流动性过剩,实体经济投资机会减少,中国人对于房产的偏好等。但这些都是宏观经济与文化问题,短期难以改变。

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但人为的原因,就是内地的持房成本十分微小,甚至可以说为零。由于没有持房成本,人们都认为买房是只赚不赔,只要买得起就养得起,所以就尽可能地买。众所周知,内地住宅租金回报率是很低的,大部分低于2%,且空置率很高,有些业主也不在意能否租出去。即使这样,投资性需求还是如此强烈,就是因为没有持房成本。

■征房产税增持有成本

如果认同这一推断,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成持房成本,即开征房产税。关于应不应该开征房产税,已经讨论多年,但由于分歧大,至今仍无着落。长远来说,开征房产税势在必然;中短期而言,除了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规范化与法律化进程与推动房地产税制改革以外,从削弱居民对于房产的内在投资性需求应该的角度,应该尽快开征。

有人说房地产税是税务制度的问题,不应作为楼价调控的手段,也不会对遏制楼价产生多大的影响,但笔者不这样认为。的确,房产税在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一般不作为房价的调控手段,但不应教条主义地看待这一问题。内地至今基本没有对于住宅的房产税(上海与重庆的试点例外),如果在遏制楼价飙涨成为必要的情况下,开征能够遏制这一轮飙涨,那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房产税能否削弱投资性需求,笔者认为在内地楼市的现实市场环境下是能够的,而且可能是一个[撒手锏]。当前内地楼市的现实是房价/收入比过高。因为房产税是按高价征收的,这意味着房产税对居民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税率同样,负担将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试想,现在京沪深上千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房子多的是,如果按税率1%算,每年10万元的房产税,对于年收入也可能只有10万元的居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持房成本因此很高。如果持有多个住宅,那持房成本就更高了。当然各种减免后实际税额不会那么高,但也总有几万元,对于年收入10万元的人来说负担也不轻。这将大大地削弱居民持有投资性房产的内在需求。

当然,开征房产税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也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迟迟不开征的理由。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政府在此问题上犹豫不决,使得至今房产税开征仍遥遥无期,对于今日楼价的飙升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早日开征了,甚至只要给出一个开征的时间表,这两年的楼价应该不会如此飙升的。(香港信报)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