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矛盾的逻辑:城市安全感不如农村?
■社会越发展,存在度越低
■补偿生存劣势?三盘繁华万象!
正文:
■最矛盾的逻辑:城市安全感不如农村?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上班,回农村老家过春节或者过长假的人经常能有这样鲜明的对比:父母辈们要做到早睡早起是很件很容易的事,到点了,自发的上床睡觉;而自己基本上是凌晨十二点之前舍不得睡,也不见得在做什么重要的事,看看电视,聊聊天、刷微信公众号、浏览购物网站,没闲着。
白天上班压力不小,很累,但是晚上依旧不想放过自己。这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想法,好像不放过自己就能找到心理慰藉:我为自己的存在感在努力,在奋斗。
从心理学角度,这是一种迷茫与不知所措的临床反应。不知道多少人有着跟笔者一样的心声,但就城市睡眠与熬夜指数的排行榜来看的话,应该越是经济发展的城市,这种现象是越为严重的。根究相关数据,一线城市中近七成的人群睡觉时间是凌晨以后,首要原因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
相比于经济不发展,交通不便利、冷清寂寥的农村,似乎生活在喧闹、繁华的城市更加没有安全感,这怎么着在表面上的逻辑都是不通的。
■社会越发展,存在度越低
其实把城市安全感比农村安全感更低换成城市存在低比农村存在低更低更好理解。这是王东岳先生《物演通论》中的说法,城市,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顿时让年轻的一代喘不过起来。
存在度,简而言之是指生命和精神来一存在所需要的条件的多少,若需要的条件越多,存在度就越低;存在度体现着递弱代偿的原则,存在度越低,人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找支持性的因素,来补偿生存的劣势。
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牛逼了,我们更加有魅力了,我们比单细胞的细菌厉害N多倍;然而从生存的角度来看,我们依赖的东西越来越多,生存的空间也是被压缩的最为厉害的,是沙滩前最先被拍死的一波。
■补偿生存劣势?三盘繁华万象!
拿农村和城市来比较,如果生活在农村,平时种种地,农闲时八卦闲聊家长里短,收成好点,可以酿几斤酒醉它个天翻地覆,不需要电脑WiFi、石油、汽车、高档酒店、化妆品……能生活的很欢乐,因为野惯了,稍微有点地方就能生存,生存空间自然更大;而城里人依赖更多的建设和服务,生存空间并不由自己掌控,存在度自然低。
WiFi、酒店、石油……在进化过程中多出来的东西,看似越来越高级,其实从生存的角度来说,我们弱了。而存在度越低,人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找支持性的因素,来补偿生存的劣势。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对居住空间的要求无疑将更多的倾向配套服务更为齐全、更为繁华万象的综合体项目,譬如一步万象、生活总成的华润城,譬如城市超体的壹城中心,自带购物中心的壹方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