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古至今安居不易,杭州市长住“楼歪歪”
■居者难有其屋,皇帝也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三盘成占位深圳首选
正文:
■从古至今安居不易,杭州市长住“楼歪歪”
《老子》第十八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普通百姓的最高生活理想。但是,从古至今,安居梦想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一般朝廷官员根本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子。西晋的时候虽然按照官员品级分给田地,但是退休后田地要退还给皇帝,因此到唐朝末年,大多数官员仍把家安在衙署,也就是机关宿舍里面。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住的机关用房多是五代时期留下的建筑,当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成了“楼歪歪”,“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及问得通判职官等,皆云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
■居者难有其屋,皇帝也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到了明朝,农民皇帝朱元璋为了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先后在南京、上海(当时叫华亭县)新建、翻修房子供穷人居住,并且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逼着官员给穷人盖房的皇帝。但是明太祖之后,当时各大城市的房价扶摇直上,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繁华的南京秦淮河畔,一间房能卖到六百两银子,一般人绝对不敢打买房的注意。为了让自己的手下能够有房住,当时的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礼部右侍郎兼北京国子监祭酒林瀚,一个想出了集资购房的办法,一个则贡献出了自己十年的工资收入。
而清朝乾隆年间,为了解决旗人的居住问题,开始出现专门为特权阶层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只需要57两银子,就能够买到坐落在正阳门外高井胡同、拥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的小型四合院,而这个四合院按市价至少要卖500两银子。当时大约有50万的旗人可以享受到这一住房福利。
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频繁战乱,使大批人口涌入城市。为了缓解紧张的住房情况,南京、汉口、青岛、北平等城市先后由政府直接投资兴建“平民住宅”,但是由于居住资格模式、房屋短缺,安居梦终究还是落空了,在北平,平民住宅每间房平均居住2.1人,有的一家8口人合住一间。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三盘成占位深圳首选
到了现代,由于政府大力筹划保障房、公租房等,大部分国民的基本住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中国人长达数千年的安居梦想得到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实现。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便捷度的提高,使得有效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大量农村的土地被丢荒,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却变得更加稀缺。
在人均GDP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很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居者有其屋”,而是追求“居者优其屋”。这里的优不仅是指住房硬件的优质,更是对城市环境、人文、配套的全方面要求。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在人居、教育、商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无疑都是最优的。
但是相比于农村土地的辽阔,一线城市的土地空间却非常有限。其中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已经超越10000人的深圳,能够提供进驻的空间和机会正在不断压缩,在此情况下,率先占位就显得尤为关键。而拥有小户型产品的龙光·玖云著、康利城、华侨城·四海云亭等,将成为占位深圳城市价值的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