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中国梦”的梦与魂
■溯望回归,院子是中式生活美学的最佳容器
■香洲埠文化中心:灵感源泉,传统中式建筑图腾
正文:
■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中国梦”的梦与魂
日前,某奢侈品大牌在其官方微博上推送了由摄影师Ethan James Green 执导拍摄的2019中国新年广告大片【摩登新禧】,大片中品牌代言人们携手演绎阖家团圆照,意图呈现彼此之间相互依偎,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
很显然,摄影师原意是想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新春阖家欢聚氛围,但或因摄影师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存在一定的误解,大片一经曝光,即引来海内外华人热议及吐槽,堪称国际大牌引据中国风的又一败笔。此事瞬间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玩笑之余不得不承认:一场“中国热”正席卷全球!
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之下,领导人每每提及“中国梦”,必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不难看出这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这个灵魂,是立不起来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从古至今未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至今已绵延数千年,处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文化气韵伴随,但无论何时,中华文化基因始终是一脉相承的。而当下,国人所迫切找寻的,正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这也是文化母体所在。
■溯望回归,院子是中式生活美学的最佳容器
国人对于文化基因的找寻,现已有了答案。知名媒体人洪晃在与友人聊天时曾提到,“我在国外转了一圈,发现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时尚多方面都走进死胡同里,与西方人比拼,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文化母体里吸取营养……回过头来再出发。最深层次的比拼,还是文化基因的比拼。”
“回过头来再出发”,看似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背后却蕴含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信的失落与重新找回;隐含着历经生活方式严重西化后,需要重新做回自己的底气。盛世归来,中国的丝绸、水墨、榫卯……逐渐成为给世界以启迪的审美范式。但与此同时,国人怦然心动的发现: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中式生活美学的最佳容器永远是院子而非其它。
香洲埠实景图
毫无疑问,中国建筑的文化母体正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作为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以及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建筑的文化母体和历史背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其身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意蕴,引发人们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种种理性感悟。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振复认为,古建筑的美不会因时代流渐而分文不值,只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正因如此,近年来虽然各种类型的中式建筑遍地开花,但其中尤以“院子”至为臻贵。如泰禾中国院子、苏州桃花源、上海九间堂等,这些连年占踞“亚洲十大超级豪宅”鳌头的中式院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可以享有的至高建筑形态。
■香洲埠文化中心:灵感源泉,传统中式建筑图腾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也已迎来了这股“中式建筑”风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矗立于珠海横琴自贸区,并位处澳门、香港隔岸的香洲埠文化中心,正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时代发展结合的作品。香洲埠文化中心脱胎于传统建筑文化母体,却又高度还原了传统建筑的众多精华和细节,将成为建筑、文化、艺术界人士的灵感源泉。
香洲埠实景图
香洲埠文化中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理念,将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凝固于中国数千年的院子文化之中。项目力邀600余名与杜甫草堂、武侯祠、大慈寺等同宗同源的非遗工匠,以纯手工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铜雕”等五大非遗工法复现中国传统院落,汇聚岭南、晋派、川西、海派、徽派等多种建筑风格。
在香洲埠文化中心所镌刻的一砖一瓦之上,一榫一卯之间,有川派建筑的灵动秀美与考究;有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砖雕门楼的灵气逼人;有晋派建筑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有海派建筑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大家风范;有岭南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古朴沉静……一转一折间,形神具备,均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成为国人灵感回归之地。
香洲埠实景图
香洲埠文化中心,是根植并脱胎于中国建筑文化母体的典范,具有划时代意义。当传统中式建筑文化屡屡掀起狂潮时,越来越多的港、澳、海外华人及内地雅豪人士早已将香洲埠文化中心视为毕生不可或缺的传统中式建筑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