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以外的城市将放开落户限制
1月14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广东将放开广州、深圳之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佛山、珠海、中山等多个广东城市的落户都不再受限制。
2019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及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目前广东有6个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在300万以下,分别是韶关、汕尾、潮州、阳江、云浮和珠海,这6个城市符合条件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只是,会否吸引更多人移民到这些城市,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预料的是,在大都市聚集效应下,与广东、深圳近邻的多个城市,或将承接更多外溢人口。
■中国现代户籍改革史
连上层都有放开户籍的意思,地方自然执行到底,如今广东有意放开广深之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自然是响应上层呼吁。这也是中国户籍制度的重大变革。
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岂止是为了巩固房地产需求,这种“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结构,为整个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妨了解下中国近现代的户籍制度:自1949年解放之后,为了避免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给城市工作造成过大的压力,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也就是将农民留在农村里,除非通过上学、招工、参军之外,绝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机会进入城里成为市民。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用工需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才逐渐放松,让农民进城务工给工业提供劳动力。然而,即使是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生活多年之后,中国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农村人口在城市落户。
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里面的各类公共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起来,才开始慢慢放开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的限制。不过知道现在为止,中国作为现代化国家,但农村里却仍有几个亿农民停留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只是更与新时代接轨。
■放开落户限制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有60%的人口常住在城镇里,但是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口只有40%左右,换而言之,目前中国还有20%的农村人口进城但没有落户,这20%的人口折算下来就是2.8亿人,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人口规模。
如今根据上述所说的:12月25日中央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来看,此轮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广大的中小城市,《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一二线城市,因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和诸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大部分都涌向了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然而,这也使得不少内陆中小城市空心化,经济及产业发展及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低端产业的外迁,加上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房价,这也迫使不少难以承受的低层次人群外溢或者回流到别的城市寻求适合的工作机会。而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需求下,户口迁移也成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重点考虑。
■坚守一线,多城布局
以深圳为例,人口置换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由于深圳产业发展所需,一些产业只能外迁到周边的东莞、惠州、深汕合作区甚至河源等地,不少工厂工人也随之外迁。据说在深圳福永沙井一带,由于工厂外迁,2019年估计已有约28万工人外迁到周边城市,甚至一些工人回流到自家家乡所在的省城等。
这种情况下,广东率先开放300万以下常住人口城市的落户限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人在大湾区的其他适合城市落户,加大广深以外的城市吸引力,更好地实现安居乐业。
这样的政策利好下,之于广深周边的潜力型城市如东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而言,是重要信号。尤其是在大湾区发展趋势下,以广深为都市核心发展,都市卫星城或将迎来又一波行情。当然之于投资者而言,在这波移民潮下,坚守一线核心城市,多城市布局资产,应前置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