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登陆
营销万象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国4城跻身前20,深圳双创并进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20-04-01 17:43:18点击1625


导读:

■第27期全球金融指数发布,深圳位列十一
■纽伦港前三强格局打破,中国城市金融科技优势突出
■金融+创新并驾齐驱,建设湾区核心城市
■深圳—前海,湾区金融示范区
正文:

27期全球金融指数发布,深圳位列十一

近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7)报告发布。本期指数共有108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深圳位列这份榜单的第十一名,与第十名洛杉矶金相差一分。

 

报告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旧金山、日内瓦、洛杉矶。香港与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再度全部跻身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0的金融中心榜单。

榜单亦显示,金融中心整体呈现较强波动,其中26个中心排名上升十位或以上,23个中心排名下降十位或以上。这反映出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及相关不稳定性已经造成了实质影响

■纽伦港前三强格局打破,中国城市金融科技优势突出

本次榜单中,中国香港首次跌落至全球第六名,纽伦港前三强格局被打破,新加坡也将至全球第五,东京和上海分别上升三位和一位,北京伦敦排名不变。

本期十大金融中心中,除日内瓦的评分有所上升外,其他中心的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香港和伦敦评分下降最多,降幅分别为34分和31分,纽约、上海和新加坡评分也下降明显,分别下降21分、21分和24分。在全球顶级金融中心评分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各金融中心的差距也较往期有所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优势突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再次引入金融科技排行榜,纽约在金融科技领域排名第一,北京、上海分居第二、第三,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有10个来自中、美两国。

中国内地金融中心表现出现分化。本期共有10个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均进入全球前20,上海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目前位列全球第四。其他6个内地金融中心评分与排名表现有待提高,成都排名全球第七十四,保持稳定,而杭州、青岛、天津、南京和大连的排名则在第一百名左右。

据悉,最新一期指数统计于201912月进行整理,因此新冠病毒扩散的影响尚未计入。

金融+创新并驾齐驱,城市价值新高度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余凌曲博士表示,深圳有望成为创新资本的聚集之地,优势集中在资本市场与创新投资方面,为“一带一路”提供服务。

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预计到2023年,深圳将建成2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2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高级服务者,深圳不断金融科技方面创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助力高新产业发展。为促进受疫情影响的实体经济复苏,深圳稳健的金融体系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金融界做好金融服务,推出便捷金融措施和便捷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持经济活力,为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与经济是城市发展的两大马车,未来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建设湾区核心城市,将深圳的城市价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深圳的国际金融地位更加巩固,国际中的声誉更高。

■深圳—前海,湾区金融示范区

而建设中的是深圳金融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金融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未来是超级商务中心所在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97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持牌金融企业达245家,其中前海片区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相关服务机构5万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截至20197月底,世界500强在前海投资企业累计达353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累计达960家,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经济活跃度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已在片区基本形成。

同时,深港两地金融合作历来紧密,近年来,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深港两地的金融合作更加深化。

前海具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深化金融合作的桥头堡,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构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截至20198月底,片区已累计注册港企11731家,注册资本12393.08亿元。仅上半年,港企实现增加值和纳税总额的占比均超过两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近三成;实际利用港资25.17亿美元,占比90.4%。汇丰集团、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汇聚于此。

前海未来将与香港开展更多的合作,引入更多世界性企业,吸引高端商务人才,将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释放出更大的经济能量,打造东方“曼哈顿”。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