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土地市场
地表之下的新深圳强势崛起,典型开发案例知几何?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土地市场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20-07-17 17:39:10点击11259


导读:
■深圳今年首拍地下空间用地,推动“地下造城”
■地表之下,不完全空间开发案例简介
1、前海——约630万㎡地下空间,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地下之城”
2、宝中——约70万㎡“地下城”,另一种城市客厅
3、南山科技园——约10万㎡地下空间,“硅谷大道”来袭
正文:

■深圳今年首拍地下空间用地,推动“地下造城”

日前,深圳罗湖东门H207-0043宗地成功挂牌出让,这是深圳今年首次出让以地下空间开发为主的公园绿地+交通场站用地,意味着东门“地下造城”再获进展。

根据资料显示,H207-0043地块位于知名商圈罗湖东门,临近深南东路、太阳广场等,为地下工程,土地面积3244.26㎡,建筑面积8200㎡,土地使用年限50年,同时配建地下车库、地下垃圾转运站,对应的地面空间建设公园绿地和交通场站,产权归政府。该宗地项目备受市场关注,经过多轮竞争,起始价从260万元上升到610万元,由深圳市育鹏实业有限公司最终拿下,综合楼面单价743.9元/㎡。

近年来,深圳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逐渐萎缩,而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也为深圳加快形成立体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和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面积不够体积来凑,于是“向地下要空间”逐渐成为深圳城市规划的焦点。

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空间规划上也是对标国际一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和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品质保障工作。事实上,早在2007年,深圳便将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列入城市总规专题,并在2010版城市总规专题中确定了8个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地区。而后,福田、罗湖、宝安、龙华、盐田、坪山、龙岗等区也先后开展分区地下空间利用专项研究。前海、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华强北等重点片区和重要节点地区,先后开展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与研究工作。

近几年,一场关于深圳地下空间的革命已悄然来袭。关于深圳地下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本文试列举一二。

■地表之下,不完全空间开发案例简介

1、前海——约630万㎡地下空间,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地下之城”

2020年,是前海建设的10周年。10年砥砺发展,现在的前海,地平线以上的一座现代化城区已呼之欲出,而在地平线以下,一座四通八达、规模庞大的地下城正在深圳前海崛起。

这个被称为“前海映像”的地下工程,指的就是约630万㎡的“地下之城”,这将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商务中心区地下城市空间”。它以交通为核心,涵盖商业、市政设施等,使地下空间成为支撑前海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与地上空间相得益彰的“城市倒影”。

占地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建设规模2600万至3000万㎡,规划就业人口65万、居住人口15万。由于前海采用15分钟步行易达、国际产业社区为特色的单元开发模式,地面上路网密,但路不宽,这与每日区内外50万人的流动量形成冲突。在土地空间紧缺的情况下,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区域活力,前海的开发建设者将目光投向了地下。

根据规划,前海地下空间开发面积630万㎡(不含地下道路及轨道设施),以公共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为主,适度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未来,前海地下停车面积400万㎡、地下公共通道及商业面积130万㎡、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面积100万㎡。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能接驳10余条地铁和深港西部快速通道,并形成地下快速路、地下环路、地下车库三级地下车行系统。
①轨道接驳通道系统——围绕前海的轨道交通将建立以地下通道为主、地面通道为辅的轨道接驳通道系统,实现前海60%的地块与轨道站点直接连通,保障高峰小时约25万至35万人次的轨道出行和接驳需求。不仅如此,围绕轨道站点还将开发约24.3公里的地下步行商业街,服务面积占前海可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的64%。

②地下车行系统——“地下道路-地下联络道-地下车库”逐级分流系统的建立将有效减缓地面压力。约5.5公里地下道路承担中长距离快慢到发交通,约3.5公里的地下联络道串联沿线开发建设用地的车库。

③亚洲最大交通枢纽——地下超体还将建设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能接驳10余条地铁和深港西部快速通道,形成地下快速路、地下环路、地下车库三级地下车行系统,促成地下与地面空间网络化自由连通。

前海地铁枢纽深度在25-30米之间,地下建筑5-6层。城际轨道的站台在负4层;城市轨道的站台在负3层;负2层为换乘层;负1层则以商业餐饮为主。

未来,前海地下空间将成为互联互通、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实现前海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2、宝中——约70万㎡“地下城”,另一种城市客厅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宝中包括滨海片区和碧海片区地面建成度达80%,为高标准提升宝中城市空间品质、构建高水准的地下空间系统,宝中将打造功能复合、交通高效空间一体、低碳开发的新一代城市中心区,体量达约70万㎡(含商业、文化设施在内的地下人行公共空间约50万㎡、地下车行道路及车库联络道约20万㎡)。

根据规划方案,宝中将增设地下公共人行活动通道长约9公里,形成连续、便捷的地下空间;地下车行道路,长约3.5公里,实现中心区对外交通有效衔接;地下车库联络道长约5公里,弥补支路网密度低问题,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实现机动车快速通行和车位共享。

待地下空间落成后,中心区将构建互通互联的地下步行网络系统,强化轨道站点与商务办公区、滨海文化公园、生活区的慢行联系,高效便捷的地下车行系统,减少地面交通拥堵,畅通的地下“动脉”,实现多种交通设施无缝对接。

在实现交通顺畅的同时,规划也十分注重地下空间的功能体验。在中心区地下步行网络系统中,将植入商业设施、文化设施、艺术展示等地下公共空间,强化艺术氛围和空间趣味,打造充满活力的地下“城市客厅”。

与此同时,还通过下沉广场、中庭设计等手法,引入自然光线及通风,改善地下空间压抑感,形成立体多变、舒适共享的人性化地下公共空间系统。
3、南山科技园——约10万㎡地下空间,“硅谷大道”来袭

日前,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及13号线共建综合管廊工程正式开建。

据了解,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区山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域,该工程将在科苑大道,北至京港澳高速,南至滨海大道区间,利用轨道13号线五站四区间的地下空间资源,统筹利用道路两侧绿地规划下沉广场,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未来的“硅谷大道——立体生态创享街”。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86万㎡,另含总面积约 2.4 万㎡的8个下沉广场,共跨越5站4区间,长3.4公里,实现了地下行走空间与地铁车站的无缝衔接。其中地下空间工程总投资约46.46亿元,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创新引擎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之一。

项目将完善科技园片区地下空间商业配套功能,充分发掘地下空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后将缓解科技园片区交通拥堵、生活配套和娱乐设施大量欠缺的民生问题,真正成为展示深圳城市发展理念和高新园片区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除了以上规划外,深圳的地下空间已经达到了纵横捭阖、蔚然成观的程度,且不说平安金融中心深达5层的地下建筑,无论是会展中心、购物公园、福田火车站,还是罗湖商业中心、世界之窗,再到西乡、机场、龙岗大运城……活跃于地下空间,仿佛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常态。

在深圳的地下空间里,有国内最大的地下火车站——福田广深港地下枢纽;有目前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深圳北站;有国内首个地下地铁公交接驳站——世界之窗地铁站。而地下交通的出现,不仅让车公庙、科学馆、老街、宝安中心、西乡等站点内的门店星罗棋布,成为一个个极富魅力的消费商圈,更是促成了东门、华强北、会展中心、购物公园等地下空间商业集群的出现。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深圳作为人口密度全国居首,土地资源寸土寸金,填海与高层建筑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难以为继,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是必然趋势。如今,一个地表之下的新深圳正在强势崛起,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