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营销万象
真正的大转折,即将开始!

作者:室介屋笈 类型:营销万象

来源:www.BANQ.cn(半求·房地内参) 2023-10-25 18:41:01点击17604


这两天,接二连三的大消息逐步发布,释放的重要信号与巨大转折,很多人却未必想到:

 

一、湾区龙头城市——香港楼市放大招

 

今天刷屏的,是香港“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中,特首李家超还宣布了多项利好,广受关注的

 

1资本投资者香港入境计划的最新门槛,为港币3000万,投资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不包含房地产。

 

2、将下调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置业(非首套房)印花税,由15%降低至7.5%,今日生效。对外来人才购房实施更为优惠的先免后征

 

3、香港房屋委员会将会放宽资助出售单位按揭贷款保证的安排,包括延长二手市场最长30年按揭贷款保证期至50年,让买家可获得年期更长的按揭贷款,有助二手房交易。

 

4、下调股票印花税,从目前的0.13%下调至0.1%,在11月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5、计划推出提升港股活跃度系列措施,除了降低印花税还有:促进海外发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购股份、维持恶劣天气下交易、优化交易机制和拓展市场推广等。

 

6鼓励生育,今日起在香港出生,且父母其中一方为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生儿,可以领取2万港元奖励,政策实施期为3年,3年后检讨。

 

不少人关注的是香港楼市新政:

 

香港居民在购买非首套住宅的时候,印花税从15%降低到7.5%。如果这套房子价格是1000万,可以减少75万元的税。

 

在香港,本地居民购买首套房,印花税率一般在1.5%4.25%,根据房屋总价的差异而不同。如果购买非首套房,则须缴纳从价印花税15%。现在,非首套房的印花税降低到了7.5%

 

香港宣布,优化外来人才购房的纳税政策。此前,香港对于优才购房的税收政策是,买房的时候先交税;等居住满7年,拿到香港身份之后,再退税。

 

没有香港永居权的人在香港买房,要缴纳30%的印花税,一套1000万的房子就要纳税300万元。

 

现在改为先免征税,7年之后是否拿到了永居身份,如果拿到就不用交税,没有拿到再补税。这样,可以少占压人才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的资金。这对来港优才无疑吸引力极大。

 

香港上述系列新政的发布,无疑是极大地刺激了香港的楼市,也进一步刺激了香港的抢人、抢企业、抢钱行动。

 

在中国内地各个一线城市暂未见什么有效刺激措施情况下,香港的救市动作之大且直接,完全碾压了北上深广。

 

作为香港的邻居——深圳,这回不知道会不会受香港的刺激,接下来会不会加快行动?尤其是深港融合发展趋势下,深圳再不行动起来就更加晚了……

 

 

二、上海再次打板,金山区放松限购

 

再看上海楼市,终于前进了一步,总好过一动不动,却又让人觉得相当鸡肋。

 

1024日,上海金山区发布最新文件:经区人才管理部门认定,同时符合单位条件、个人条件以及工作年限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3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无住房的,可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其实,在金山区放宽限购之前,上海已经率先在临港新片区放松了限购,去年先是把人才购房的社保(个税)年限从5年降低为3年,后来又降低为1年,最近降低为6个月。

 

以临港新区、金山区放松楼市限购的力度和节奏来看,接下来上海估计还有花上一两年时间逐步放松外围城区。大家就别奢望上海核心城区短期内会放松限购了,该看房的还是赶紧看房,该行动的也抓紧准备起来吧。

 

 

 

上海又给深圳打了个板。结合此前一下子放松多个区的广州,上海可是谨慎多了。920日,广州全市11个区,至少5个区不再限购,非户籍人口在限购区域买房,5年社保(个税)降低为2年。

 

在此之前,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非户籍人士在限购区买房,都是要求5年社保或者5年个税。现在广州动了,上海动了一点,深圳10-25则发布了提高公积金租房比例100%的通告,让人不得不有了更多涟漪和猜想。

 

三、永续债大门打开了,这才是终极大招

 

较之上述实际性的楼市政策,更让大家深思的是,增发1万亿国债带来的系列连锁效应。

 

1024日,全国人大批准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将增发1万亿国债,并将2023年的赤字率从3%提升到3.8%

 

据新华社报道,这1万亿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灾后重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道路和住房等基础实施问题,比如与基建相关的水泥、钢材、塑胶管、塑钢门窗、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需求会迅速增加。

 

1万亿增发的国债,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地方无须返还,有助于补充地方政府财力。

 

地方拿到钱后一部分用来展开相关建设,这就会拉动了经济、就业,居民就有了稳定收入,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也就有了。

 

回顾中国的大规模国债发行史,基本上都是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才会用。历史上只出现过三次,分别是1998年、1999年、2000年。

 

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

1999年受洪水与经济危机余波冲击;

2000年国内需求不足。

 

对比历史上的几次中央预算调整,此前有几次目的主要是扩大基建投资,2008年则是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特殊时期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意义重大。根据《关于199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提及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出,每1元的长期建设国债,可以带动GDP增长1.56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

 

本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与2008年相似,政策直接意图并不在于扩大基建投资。增发的国债将在今年四季度发行,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资金并不会完全在今年使用完毕,甚至今年安排使用的部分进度能否充分完成,从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经验来看,可能需要观察。

 

对经济的影响预计主要体现在明(2024)年。

 

这在于,今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明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实物工作量可能要在明年才能形成。

 

毕竟从流程上看,本次增发国债到形成实物工作量,需要完成以下环节:中央发行国债→中央拨付地方→地方筹备项目→拨付具体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换而言之,到明年,这对刺激国内市场经济、增加就业、恢复市场信心都有极大的推动和帮助。

 

但是,这个无须地方返还的永续债大门打开之后,要想关上就很难了。

 

这是金融政策上的终极手段,对于市场来说也是极大的心理信号的转变。或许不会立马体现,但其带来的连锁效应却更加不容小窥,这才是真正的巨大变化,真正的转折点。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诱发的不同房产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只是很多人尚未意识到,我们在《首次围合期’密讲及密件》中做了详细分析,感兴趣的可以找小参拿更详细的密件资料。


免责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图片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2、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合理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准确、不合理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本文所采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有侵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