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0.6%的土地,聚集了1/3的上市深企
2010-1-22日,深圳又多了两家上市企业,一个是总部位于南山高新区的新纶科技,一个是总部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格林美。这两家企业双双登陆于深交所中小板企业板。至此,深圳本地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达到120家。而这120家深圳上市企业中,深圳高新区及辐射带占了40家。
房地内参www.BANQ.cn研究发现,深圳高新区面积仅有11.5平方公里,只占深圳2020平方公里总面积的0.57%,上市企业数量却占到了全深圳上市企业总数的1/3,总市值占本地股总市值逾20%。此外,保守估计,符合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的公司,整个高新区大约就有200家左右。而深圳市首批拟在创业板上市的32家企业中,有14家来自于深圳高新区,占比为44%。
位于南山区的深圳高新区,不仅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同时也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上市资源集中地、上市深企总部基地。而上市公司聚集于深圳高新区,充分显示了该片区对上市企业的强大集聚效应。
■“弹丸之地”亿元企业达230家,财富效应凸显
2006年以来,深圳市开始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壮大。而作为深圳科技企业最集中的片区,深圳高新区成为该项工程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园区内陆续有企业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同时形成了一个梯次上市格局,一批稳定的后备上市队伍。
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市级层面有着最高310万元的财政补贴,此外,高新园区也有优先支持。预备上创业板和新三板的企业在申报高新区的公共政策支持时,高新办会在土地、厂房等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向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倾斜。
对新三板挂牌企业也有费用补贴。2009年年初,深圳市高新区出台规定,凡挂牌企业,将进行总额为180万人民币的补贴。其中,改制补贴30万,企业挂牌后补贴150万。在这样的强力政策支持下,众多优秀企业竞相“扎堆”于深圳高新区。
通过孵化器战略和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深圳高新区聚合了通讯、集成电路、生物工程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强大的的规模效应和配套产业群。房地内参资料表明,这块面积只有11.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聚集将近200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30家。而华为、中兴等跨国企业都是在这里孕育而来。而伴随这些企业的上市和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
■造富机器批量造富,周边片区皆受益
提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大名鼎鼎的腾讯。房地内参注意到,2004年,腾讯公司在香港上市前夕,当年5月31日,特意将办公地点由原来的华强北赛格广场,搬迁至深圳高新区的飞亚达大厦。而上市5年后,腾讯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行业的标杆企业,股价较上市时涨了近30倍,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千万与百万富翁。
腾讯只是高新区众多上市企业中的一个。但是,由此可见,深圳高新区独特的政策环境与创业氛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大的吸引力和集聚效应。另外,作为最强大、最快速、最立竿见影的造富机器,深圳高新区强大的造富能力,在短时间内批量制造了大量富豪,这片土地成为最密集的富豪聚集之地。而这些科技新贵钱来得容易,花起来也豪爽,很多人都会把公司上市股票套现之后暴增的财富用于买房置业。
比如,09年10月份,房地内参就获悉,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耗资数千万,大手笔通过亲属名义买入了华侨城波托菲诺·纯水岸的一套2手别墅、及一套招商·兰溪谷2期半山HOUSE。在高新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上市深企,成为上市深企总部基地之后,高新区及周边片区,如华侨城片区、塘朗山片区、后海豪宅区、蛇口半山片区,将成为这些科技新贵的首选。而波托菲诺、十五峯、三湘海尚、宝能·太古城、招商·兰溪谷等项目,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