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才貌双全,却选择自杀
一位购买了深物业·深港1号的网友给我来了一封邮,问我“最近多位才貌双全的年轻精英自杀的事件,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另外深港1号未来的持有该怎么打算?”他说的是这几件事:
3月4日,复旦大学高才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双硕士----大成基金网络传媒研究员袁健由于末位淘汰制被淘汰,加上感情生活不顺利,在所住小区跳楼自杀身亡,江西籍袁健今年27岁,学习成绩优异、形象儒雅。
3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来自广西宾阳的23岁在读研究生韦惠滢在宿舍里自杀,原因在于“学业压力与感情困惑”。韦惠滢才貌双全、性格开朗,2005年被香港中文大学以50万港币的高额奖学金争取到,在校5年还没毕业就已担任助教,全校只有5人有此荣誉。
还有广州、上海的其它精英自杀的事我就不列举了,记得有专业的报告说,中国精英自杀率比普通人更高。精英自杀、损失更大,更让人心痛。但他们为什么会自杀呢?我个人觉得可能会与我们的教育导向关系很大。
■挫折与失败教育,重于精英与成功教育!
在中国港澳台以外的内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父母的家庭教育,首先立足的都是成功教育、精英教育。望子成龙的心态,恐怕也只有亚洲的另外几个儒文化国家能够比拟的了,上一辈的人往往喜欢将自己的期望与未实现的事寄托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成功的苛求胜于一切。
但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失败是一种常态,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失败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属正常情况。而成功反而是非常态,成功需要付出太多反人性的努力,也需要先天的一些特质,更需要运气和偶然的机遇,因此是不正常的状态!
因此,我个人的经验与判断是,对于教育来说,挫折教育、失败教育的价值,重于精英教育与成功教育!相信袁健、韦惠滢这优秀的一男一女,可能从小都是表扬、夸奖声环绕耳边,在相对简单的金子塔教育体系里没有遭受到真正的挫折,因此习惯于非常态的第一与优秀。
当遭受到比教育体系更复杂的社会考验,或优秀到从未被否定的自己竟被恋人抛弃,没有经受挫折教育与失败教育的弊端就容易引发极端行为。虽然身体是属自己的,自杀可以是他们的选择,但是,其所暴露教育缺环应该引起社会和家长们的重视!
■我简单的挫折教育史
卖弄一下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吧,应该可以给父母们很大的启发。我自己出生3个月,亲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因此身体也跨得快。因此自小开始就被当做灾星:克父害母、导致家人生活更困难。所以绝大多数家乡人叫我可不是“香武”之类,而是最贬义的“木七”,意思就是蠢到家、笨到家了!
这种负罪感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我就拼命地孝顺、对家乡好(譬如资助修路、教育与家族伺堂等)。儿时记得自己自卑到不敢走路中间,也不太敢于出声,只好沉默地观察周围环境和人们。没有办法,当别的小孩兴趣爱好很多、受到太多鼓励不同的是,我最后只有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内在:学习。
这种学习不只是读书,还包括对人生、对实践、对为人等。比如我为了博得大家的改观,就沉默主动地帮别人家做农事、在集体活动时我就负责锣鼓锁钠乐器……记得那个时候只有一些老一辈夸奖过我“真懂事”。
当初中中考时,我的感受现在还很清晰:“题目都这么简单,大家都会做,我可能没戏了”。当结果出来我成为全地区状元时,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觉得弄错了。后来录取,我这个自疑的状元第一、第二志愿都被有后台的人顶掉了,比别人延迟了一个礼拜我才收到第三志愿的“江西省电力学校”(现在已经取消,并入江西电力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人要承认先天差异
到了首次离开县城去省城上中专的车上,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与教育局长(也曾是我初中的校长)追过来最后一次让我留下,选择上高中以后考清华!清华对我不是诱惑,自己坦然地选择尊从母命:早出农门,为家减压。
这一切所谓的公平或者说不公平,其实对我影响都不大,关键就在于家人、社会无意之中对我首先进行了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所以,现在当有人在网络上对我不公平甚至谩骂、社会上竞争不利者对我造谣中伤,自己确实是没有太多感受,似乎无论外界如何,自己都只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向前走,可能是谩骂我的人他们不太了解我的个性,因此才浪费了他们的很多口水吧。
失败、几次失恋、很多误解、被背信弃义、被攻击被造谣……这些我都经历过,有些还经历过多次,但心志上依然平稳,心志上的坚强要归功于之前的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到目前为止,我都很难理解逃避式的自杀。如果拥有挫折教育的经历,就会懂得妥协与同流(合污是不应该的)、降低身段的重要性,就不会逃避,就会不惧失败与困难,面子感就不会那么重,这样的性格反而会更接近成功,这难道不应该文章开始前面那两位自杀者的思考么?
所以我建议所有的父母与老师,首先要认清人的本质,第一要做的是挫折教育和失败教育,不要单纯地成功教育、精英教育,教育要考虑到先天的差异性,否则就是害人,就会导致上述自杀的悲哀发生。我现在和女儿有一句经常互相说的话是“你是小笨蛋,我是大笨蛋”,我相信以后她因此会比同龄人要坚强得多、对于批评挫折的承受度要高得多。
■深物业·深港1号启示:房产投资起步要领
不但在工作上,在房地产投资上也是如此,同样是按照挫折、失败考虑在前,成功考虑在后。那种一开始就非常成功的人,受到了太多市场鼓励的人,未来一定会有次重大的毁灭性打击在等候他,你不要说我是宿命论,我相信这是规律。在投资上,挫折与失败才能够真正激发你去反思与总结,而成功往往使人松懈,因此未来反而不可持续。
早先在妈湾电厂时,我选择不要公司分配的、那时还没有产权不能流动的房产,而选择了购买商品房,是不被理解和受到嘲笑的。因为阶段性来说,这种选择成本更大,但是却没有收获,因为当时二手市场不发达,即使涨价也只是帐面财富,那时候三年内也没有涨价。我的一位丰姓校友就曾说过我,他还说绝对不买商品房,凭什么这么贵?
各位应想象得出当时我的处境与尴尬了吧?但是多年之后才证明那时候的决策是正确的。选择分配的房子当时是受到鼓励的,而我是受到批评的。当然还不止这一件事了,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年中开始呼吁如果要投资房产要开始买小弃大、转向生产力要素---商铺与写字楼,同样也不被理解甚至被攻击。文章最开始的网友,单身的他是第一次购房,原本要卖90平米房产,我按照要从小开始有步骤进步的要求,建议他不要一步登天,后来他听从建议后购买了深物业·深港1号。
购买行为主要是做自住和未来的租赁之用,主要看中的是未来的租赁对象是支付能力和成本预期更高的香港客户,而且产品定位在商务公寓、管理与装备上都靠近这个要求,因此还存在者“住转商”的潜在机会,地铁、口岸、高赠送、节约型面积等要素的聚集被忽视、营销上的低调,也使深物业·深港1号具备了相对更好的买入机会,至于别人买更大更热片区的房产,就让他们先风光吧!买房投资绝对不要追被忽悠的表面风光!